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水是(  )
①单质;②混合物;③化合物;④纯净物;⑤氧化物.
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⑤

分析 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解答 解: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水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因此水也属于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化合物中的氧化物.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解释下列燃烧现象:

(1)图a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易燃烧,原因是火柴梗不断被加热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空气的助燃;
(2)图b中将铜粗丝绕成的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很快就熄灭,原因是金属丝圈吸收热量,温度降低到蜡烛着火点以下;
(3)图c中蜂窝煤比煤球更易燃烧,原因是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4)图d中用酒精燃烧加热“纸火锅”时,纸张不会燃烧原因是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讨论,大家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Na2CO3+Ca(OH)2=CaCO3↓+2NaOH.
[实验验证]
实验现象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无明显现象猜想二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先无变化后产生气泡猜想三成立
[反思与拓展]
(1)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氨气.
(2)登山运动员常用CaH2作为能源提供剂,与氢气相比,其优点是携带安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草酸的化学式为H2C2O4,甲、乙两同学对草酸受热分解及其产物的检验做了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分解产物是 CO2、H2O    猜想二:分解产物是CO、H2O
猜想三:分解产物是CO2、CO     猜想四:分解产物是CO2、CO和H2O
以上猜想中,不可能的是猜想三,原因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查阅资料】(1)无水硫酸铜遇水由白色变成蓝色
(2)碱石灰(CaO和NaOH的混合物)是一种常用的干燥剂
(3)草酸晶体熔点较低,加热到182℃即可以熔化成液体
【实验设计】甲同学设计了A装置,乙同学设计了B装置.

【实验过程】(1)甲同学按A装置实验.在给草酸晶体加热时,先均匀加热,然后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过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乙同学按B装置实验.观察到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且生成的气体通过碱石灰后,在干燥管的尖嘴处点燃,该气体能燃烧.通过进一步检验,燃烧的气体为CO.乙同学验证燃烧气体为CO的实验操作与现象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烧杯的内壁无水雾或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用澄清的石灰水润湿的小烧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四是正确的,请写出草酸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H2C2O4$\frac{\underline{\;\;△\;\;}}{\;}$CO2↑+CO↑+H2O.
【反思与评价】经过实验和讨论,同学们认为乙同学的设计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请你对比两套装置,指出B装置的两条优点是可以同时证明CO2、CO、H2O的存在,在验证了CO存在的同时又解决了CO的污染问题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盐城盛产的松花蛋,又称皮蛋、变蛋.其中一种加工工艺的主要原料配方为:鸭蛋10Kg,水10Kg,生石灰1.2Kg,纯碱0.53Kg,食盐0.35Kg.加工时,将纯碱、食盐加入容器中,加沸水溶解,再慢慢加入生石灰充分反应,冷却后得到料液,再加入鸭蛋浸渍.请回答下列问题:
(1)鸭蛋中富含的营养素有水和蛋白质.
(2)生石灰加入沸水中,水能持续保持沸腾,其原因是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3)静置后,取少量的上层料液,稀释后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料液应变为红色
(4)同学们对上层料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起参加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料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交流讨论】①一定含有NaOH、NaCl
②可能还含有其它溶质
甲同学推断只有Ca(OH)2
乙同学推断只有Na2CO3
丙同学推断有Ca(OH)2、也有Na2CO3
通过进一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丙同学的推断是错误的,理由是:Ca(OH)2+Na2CO3═CaCO3↓+2NaOH(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另取少量上层料液,滴加碳酸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探究结论】同学的推断是正确的.
【知识应用】①皮蛋食用时加入一些食醋,可以去除氨味和涩感,原因是酸与碱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是实验室常用的碱.
(1)要鉴别氢氧化钠稀溶液和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下列方法不能够达到目的是C(填序号).
A.分别滴加碳酸钠溶液B.分别通入二氧化碳C.分别滴加稀盐酸D.分别加热原溶液至80℃
(2)同学们将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同时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Ca(OH)2
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Na2CO3
丙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Ca(OH)2
丁同学认为:可能是NaOH(填化学式).
【交流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合理.理由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与探究】(1)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倾倒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于是得出该滤液中溶质是NaOH、Na2CO3的结论,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2)丙同学取原滤液向其中通入足量的CO2,溶液没有现象(填“有”或“没有”),据此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3)丁同学为了验证乙同学结论也取原滤液向其中滴加了少量稀盐酸,却发现无气泡产生.
【解释与结论】大家经过分析找出了丁同学所用试剂与乙同学相同,却没有看到气泡的原因.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丁同学滴加的盐酸量过少,氢氧化钠的量较多与少量的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某工厂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生产氯气、烧碱、氢气等化工产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 $\frac{\underline{\;通电\;}}{\;}$2NaOH+H2↑+Cl2↑.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对该厂生产的烧碱样品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烧碱样品中含有哪些杂质?
【猜想】(1)可能含有NaCl,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电解的过程中氯化钠没有完全反应.
(2)可能含有碳酸钠,做出此猜想的理由是CO2+2NaOH=Na2CO3+H2O(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解释或结论
①取适量的烧碱样品置于试管中加水溶解,用手触摸试管外壁.试管外壁发热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②向①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盐酸至过量.开始时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说明样品中含有杂质Na2CO3
③向②所得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AgNO3+NaCl═AgCl↓+NaNO3
说明样品中含有杂质氯化钠
【反思】小明认为上述实验不能说明样品中含有氯化钠,理由是在步骤②中加入盐酸时引入了氯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有一包白色固体粉末,可能由硫酸钠、硝酸钾、硝酸铵、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
(1)将此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和上层无色清液;
(2)过滤后,在滤出的白色沉淀里加入足量稀硝酸,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3)在滤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由此实验推断:该粉末中一定含有Na2SO4、NH4NO3、CaCO3、BaCl2;一定不含有CuSO4;可能含有KNO3.(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今年以来,北京又遭遇了雾霾天.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使空气混浊并使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公里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等.请你谈谈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改善我们空气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