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4.现有(1)食盐水;(2)氧化铜;(3)氯酸钾;(4)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的固体剩物;(5)五氧化二磷;(6)硫磺;(7)稀有气体;(8)二氧化碳;(9)白磷; (10)镁.其中(6)、(9)、(10)是单质,(10)是金属(6)、(9)是非金属,(2)、(5)、(8)是氧化物,(1)、(7)是混合物.

分析 可以根据物质的分类方法方面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解答 解:硫磺、白磷、镁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镁属于金属;硫磺、白磷属于非金属;氧化铜、五氧化二磷、二氧化碳都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氧化物;食盐水、稀有气体是由多种成份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6)、(9)、(10);(10);(6)、(9);(2)、(5)、(8);(1)、(7).

点评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欲配制15%的稀盐酸500克,需要用这种盐酸多少毫升?
(2)32.5克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理论上可以制得氢气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认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他们在课外活动时对“二氧化硫能否与水反应生成酸”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查资料]常温下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假    设]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设计实验]
(1)小雨同学将二氧化硫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他认为,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则证明假设成立.
(2)小涛同学认为小雨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小涛同学用紫色石蕊试液将白色滤纸染成紫色,干燥后做成三朵紫色的小花,然后按下列图示进行实验,在(I)、(Ⅱ)、(Ⅲ)中分别观察到变色和不变色的两种现象.


小涛同学认为,若Ⅲ(填序号)中的紫色小花变色,则证明假设成立.小涛设计实验(I)的目的是说明了酸能使紫色石蕊显红色
[交流与反思]小明同学对小涛同学的实验方案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了酸”,其理由是SO2也可能使干燥的紫色小花变红.三位同学讨论后补充了一个实验,使探究活动获得了成功,你认为这个实验应该是将干燥的紫色小花投入到盛有SO2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不变红色(简述实验步骤和现象).
[结论]通过上述实验得出:二氧化硫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
B.
   干冰升华
C.
   实验CO2的密度
D.
 自制过滤器过滤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市场上有一种“吹不灭”的蜡烛,外表和普通蜡烛一模一样,但是点燃后任你怎么吹都不灭.到底这种蜡烛中有什么玄机呢?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决定一探究竟.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烛芯制成,而吹不灭蜡烛是在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探究与反思】(1)打火石是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这种蜡烛燃烧时,蜡烛芯里的金属为什么不燃烧?金属被石蜡包围,无法接触到氧气.
(3)这种蜡烛也可以熄灭,你采用的方法是:隔绝氧气.
【实验探究】吹不灭蜡烛芯内的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请你继续探究并完成下列有关问题:(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打火石是银白色金属一定,
不是铜.
2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加入试管中,滴加盐酸.
金属逐渐溶解,产生气泡,溶液为无色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
3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加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有红色物质析出.该金属一定是镁.
【分析思考】请写出“实验3”中可能涉及的化学方程式:Mg+CuSO4=MgSO4+Cu.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
A.沼气B.C.石油D.天然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信息,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硫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6.
(2)在第二周期中,各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是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均为2层.
(3)在第三周期中,最外层电子数的变化规律是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加.
(4)写出一个核外电子排布与氩原子相同的阴离子符号:Cl-(或S2-等).
(5)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离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6)在元素周期表中,与F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Cl(填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杯蔗糖溶液的下部分比上部分要甜
B.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一定不变
D.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按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B.表中所列元素均为金属元素
C.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D.元素所在周期的周期数等于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