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据碱性溶液能使石蕊变蓝色,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进行分析;
(2)根据银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银是微溶于水,也会以沉淀形式显示出来进行分析;
(3)根据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进行分析;
(4)根据(3)中确定的物质,结合图2中各物质之间的反应现象进行分析;
(5)根据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进行分析.
解答 解:(1)碱性溶液能使石蕊变蓝色,酸性溶液能使石蕊变红色,A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说明溶液显酸性,一定不是: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2)银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银是微溶于水,也会以沉淀形式显示出来,所以小城同学不同意小冰同学的结论的理由是: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不一定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产生微溶于水的硫酸银;
(3)硫酸根离子和钡离子会生成硫酸钡沉淀,所以检验稀硫酸、稀硫酸可以用氯化钡检验,氯化钡和稀硫酸会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氯化钡不会与稀盐酸反应;
(4)由小冰和小城的实验现象可知A是稀硫酸,A与B混合无明显现象,则B为稀盐酸;A与C混合有气体产生,则C为碳酸钠溶液;A与D混合有沉淀产生,则D为氢氧化钡溶液;
(5)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化学方程式为:Ba(OH)2+Na2CO3=BaCO3↓+2NaOH.
故答案为:(1)碳酸钠溶液或氢氧化钡溶液;
(2)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有白色沉淀产生,不一定是氯化银;也可能是硝酸银溶液与硫酸溶液反应产生微溶于水的硫酸银;
(3)氯化钡;
(4)由小冰和小城的实验现象可知A是稀硫酸,再根据表格中记录的现象可知,A与B混合无明显现象,则B为稀盐酸;A与C混合有气体产生,则C为碳酸钠溶液;A与D混合有沉淀产生,则D为氢氧化钡溶液;
(5)Ba(OH)2+Na2CO3=BaCO3↓+2NaOH.
点评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操作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加入石蕊试液 | 溶液变红(或溶液不变色) | 猜想三(或一)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糖类 | B. | 脂肪 | C. | 蛋白质 | D. | 维生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多选题
选项 | 需要区分的物质 | 实验方法 |
A | 磷酸钙和氯化铵 | ①闻气味 ②与熟石灰混合研磨 |
B | 氯化钠和硝酸钾 | ①加水溶解测温度 ②测其溶液的导电性 |
C | 氢氧化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 ①滴加稀硝酸 ②滴加氯化钙 |
D | 硬水和软水 | ①加肥皂水 ②取水样加热、煮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氢氧化钠溶液不能敞品放置,因为氢氧化钠溶液会发生变质 | |
B. | 置换反应会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所以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就是置换反应 | |
C. | 物质能热胀冷缩,说明分子大小会随温度变化 | |
D. | 二氧化碳通往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说明二氧化碳是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活性炭 | B. | 石蕊溶液 | C. | 稀盐酸 | D. | 酒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