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请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
(2)实验室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填数字序号).
①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制取
②先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部位集中加热
③先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
④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为BD(填字母序号),证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分析 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解答 解:(1)试管是常用的反应容器,故答案为:试管;
(2)实验室制备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操作,正确的是:①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药品进行制取;②先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部位集中加热;③先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进行收集;实验结束应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其原因是: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故答案为:①②③;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是: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BD;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点评 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气体的验满方法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资料: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KAl(SO4212H2O]
上图中除去水中固态杂志的设备是:过滤池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杀菌消毒.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不能(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软化成软水,生活中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是煮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根据符号写出意义或根据意义写出符号.
(1)O表示氧元素或一个氧原子,(2)2H表示2个氢原子,
(3)n个镁原子nMg,(4)金元素Au,
(5)“Na+”表示钠离子,(6)氢离子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请你结合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
 制取气体 制取该气体的装置(填装置编号) 收集该气体的装置(填装置编号)
 O2  
 CO2  
(2)写出标有仪器的名称:b分液漏斗,其作用是添加液体试剂,选用B装置制备气体,对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是在常温下进行的.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表达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反应结束后冷却,对制取氧气后的固体残夜(假定已完全反应)作如下回收处理:
①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BCDA(填写序号)
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
②过滤、蒸发时都需用到的仪器是C(填序号)
A.酒精灯  B.烧杯  C.玻璃棒 D.漏斗
(4)在过滤操作中需要将图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填序号).

(5)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为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捂住锥形瓶,若导管口冒出气泡,则气密性好或在导管上连接橡胶导管,夹上止水夹,旋紧胶塞,向分液漏斗中加水,打开活塞,水滴了一会儿不再流下,则气密性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于是他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看木条是否复燃.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Ca(OH)2=CaSO3↓+H2O.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C装置中的硬质玻璃管破裂后果发生.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排出装置内的空气,以防加热时爆炸.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通过海水晒制可得粗盐,粗盐中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Mg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一种由粗盐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流程图:

分析该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剂X为Na2CO3(填写化学式).  
(2)加适量HCl溶液的目的是除去过量NaOH溶液和过量Na2CO3溶液.
(3)操作Y蒸发结晶.
(4)选择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溶液,理由是会引入新杂质K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可溶性酸、碱、盐在水中可解离出阴阳离子,我们现阶段所学的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就是酸、碱、盐解离出的一些阴、阳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解离的水、气体或沉淀,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问题.

(1)如图所示,HCl在水中会解离出H+和Cl-,NaOH在水中会解离出Na+和OH-,以此类推H2SO4在水中会解离出的离子是H+、SO42-(填离子符号)
(2)根据反应图判断反应前后溶液中数目发生变化的粒子是H+、OH-、H2O(填粒子符号).
(3)根据溶解性表及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判断,将“硫酸、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钾、氢氧化铜”五种物质互相两两混合,能发生的反应有5个
(4)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离子交换的反应,只要反应物中某些离子浓度减小了(或不能大量共存),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室温下140克某溶液,第一次蒸发10克水时,溶液中析出2克溶质,再继续蒸发20克水时,溶液中又析出5克溶质.则原溶液至少需蒸发多少克水可变为饱和溶液(  )
A.2克B.8克C.10克D.2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翀、小博、小浩三位同学发现家里的菜刀容易生锈.于是他们想探究:纯碱、醋酸、食盐溶液对铁生锈的影响.那么铁在什么溶液中较易生锈?小翀认为铁在碱性溶液中最易生锈;小博认为在酸性溶液中抗锈蚀力稍好;小浩认为铁在中性溶液中最不易锈蚀.
【实验步骤】:
①将普通铁钉放入醋酸中进行酸洗;②出样本并晾干;③托盘天平取相同铁钉样本12克,均匀分成四组,每组3克;④将分为四组的铁钉分别放入四只试管内;⑤在四支试管外分别贴上水、醋酸溶液、碳酸钠溶液的标签.然后分别加入质量分数均为20%的各种对应溶液2毫升,包括纯水2毫升,让铁钉淹没;⑥拍照保留图片,并定期观察并拍照锈蚀情况.
【实验数据】:通过实验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
组别加入的物质实验当天第二天第五天第八天
1完全不锈稍有生锈明显生锈锈迹斑斑
2碳酸钠溶液完全不锈完全不锈完全不锈完全不锈
3醋酸溶液完全不锈变细,不生锈变细,稍有生锈变细,明显生锈
4氯化钠溶液完全不锈明显生锈锈迹斑斑锈迹斑斑
(1)本实验的对照组是1.(填组别)
(2)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小博提议用冷开水(含氧量极低)来配置溶液,请对小博的建议的可行性进行评价.铁钉锈蚀需要氧气而冷开水(含氧量极低)会使实验时间过长或者很难生锈.
(3)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溶液对铁钉的锈蚀能力不同,其中有抑制作用的物质是碳酸钠溶液.
(4)实验过程中小浩发现醋酸溶液中的铁钉变细,并且比纯水中的铁钉不容易观察到生锈,与他的预测不相同.请做出合理解释.铁能和酸反应所以变细,铁锈可以溶解在酸里,不易观察到锈蚀.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