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用加碘盐可以预防人体贫血
B.用细沙灭火降低了可燃物着火点
C.洗洁精清除油污利用了乳化作用
D.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分析 A.根据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来分析;B.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C.根据洗洁精的乳化作用来分析;D.根据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进行解答.

解答 解:A.食用加碘盐是为了预防甲状腺肿大,缺铁易患贫血,故错误;
B.用细沙灭火是隔绝和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故错误;
C.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能将油污转化为小油滴,从而随着水流掉,故正确;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资源的污染,故错误.
故选C.

点评 此题是对生活中化学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这些知识的了解与记忆,属一般性基础知识考查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膨松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它在面包制作过程中发生反应产生气体,使面包变得松软.膨松剂反应产生气体的量作为检验膨松剂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已知某膨松剂含碳酸氢钠、碳酸氢铵中的一种或两种,化学兴趣小组对该膨松剂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NH4HCO3$\frac{\underline{\;\;△\;\;}}{\;}$NH3↑+H2O+CO2↑.
探究Ⅰ:检验膨松剂的成分
在玻璃管中加入该膨松剂,按图1连接好装置(铁架台略去,下同).

【观察与分析Ⅰ】 点燃酒精灯.
(1)关闭铁夹2,打开铁夹1,观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产物中有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2)打开铁夹2,关闭铁夹1,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说明产物中有氨气.
(3)充分加热后,玻璃管中有(填“有”或“无”)固体.
【实验结论】 该膨松剂的成分是碳酸氢钠和碳酸氢铵混合物.
探究Ⅱ:测定膨松剂受热产生气体的质量
用图2装置测定该膨松剂中样品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氨气的质量(装置B装有膨松剂,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各装置中气体吸收剂足量).
【观察与分析Ⅱ】
(4)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D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装置C的作用是除去水蒸气和氨气.若没有装置E,造成测定结果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5)实验过程中必须向装置内通入空气,装置A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CO2(填化学式).在停止加热后,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将装置中的残留的二氧化碳全部赶入D中.
(6)若对装置C、D、E连接顺序进行调整,即可用于测定另一份同质量相同样品受热分解产生氨气的质量.C、D、E连接顺序为DCE,通过测定实验前后装置C的质量,其质量差即为样品产生氨气的质量.
【拓展研究】
若上述(4)装置D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9.24g.上述(6)装置C在实验前后的质量差为0.17g,则该该膨松剂中NaHCO3与NH4HCO3的质量比为3360:79.(用最简整数比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验证NaCl溶液中混有盐酸 取少量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B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 铁丝浸入CuSO4溶液,铜丝浸入AgNO3溶液
 C 除去CO2中的CO 点燃
 D 区别硬水和软水 观察液体是否浑浊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 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液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1)如图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H2O+CO2↑.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K1、关闭弹簧夹K2、K3,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K1导管口处,若木条熄灭则空气已经排尽.
(3)关闭K1,打开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 和K3,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 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丁装置中溶液丙装置中溶液
pH6.505.6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小于(填“大于”“小于”“等于”) 丙和丁装
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中的HCl气体.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 会偏小.
实验二: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5)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2(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排水法(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15.7%.
【结论与反思】
(6)由实验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能(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
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升温或加酸或事先制成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等.(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环境保护是我国是一项基本国策.下列行为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焚烧废弃塑料B.深埋处理废旧电池
C.控制企业排污D.丢弃实验剩余药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1)图中的氧化物有2种;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O+C$\frac{\underline{\;高温\;}}{\;}$CO+H2 ,属于置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取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27g放入烧杯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质量与滴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滴入NaOH溶液的质量在0~4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2)与氯化铜反应的NaOH的质量为1.6g;
(3)原盐酸与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氯化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亮亮同学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MgO)外,还有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生成.这种淡黄色固体是什么呢?亮亮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有关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将该淡黄色固体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
【实验现象】在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刺激性的氨味气体产生.
【教师指导】上述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Mg(OH)2,生成的气体为NH3;反应过程中没有任何元素化合价的改变.
【问题解决】此淡黄色固体中肯定含有镁元素和氮元素,判断的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若该物质仅由两种元素组成,其化学式为Mg3N2,此物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3N2+6H2O=3Mg(OH)2+2NH3↑.
【相关结论】空气中氮气(N2)和氧气(O2)的体积比约为4:1,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只生成少量的淡黄色固体,由此得出的一个结论是氮气含量多但是很稳定,难以发生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其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a点到b点的pH变化过程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