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图是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图中插入集气瓶内的四朵纸花是用石蕊试纸做成)

(1)为保证实验成功,必须将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正放,其原因是什么___?实验①②的目的是什么____?

(2)请描述出集气瓶中③④两处的实验现象_______。

(3)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可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证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③中干燥的石蕊试纸不变色,④中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解析】 (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所以盛放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必须正放在桌面上。实验①②的目的是通过对比证明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2)石蕊遇酸溶液变红,二氧化碳本身不是酸,不能使石蕊试纸变红,湿润的石蕊试纸上有水,水...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9届九年级鲁教版化学期末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变化中,每一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①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B 【解析】 试题根据各物质的性质分析。 ①中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能生成氧化铜,氧化铜和硫酸反应能生成硫酸铜和水,硫酸铜和铁能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正确; ②中过氧化氢不能一步生成氢气,错误; ③中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碳酸钙高温煅烧则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正确; ④中碳酸钙高温煅烧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物质粒子或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都不发生改变

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

C.某粒子示意图,表示的是一种金属原子

D.组成H2O、CH4、H2等物质中的氢元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都为

B 【解析】 试题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会发生变化,故核外电子数会发生改变,而核电荷数不会发生变化,错误,B、未见饭菜就闻到饭菜的香味,说明物质的分子很小,且在不停地运动,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而通过粒子示意图可知,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故表示的是一种金属离子,错误,D、组成H2O、CH4、H2等物质中的氢元素,其原子核内质子数都为1,故选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光合作用 B. 钢铁生锈 C. 酸雨侵蚀 D. 冰山融化

D 【解析】 试题冰山融化只是发生了物质状态的改变,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2017-2018学年仁爱版九年级化学专题五第一单元基础题 题型:单选题

在铁丝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

A. 铁丝变短 B. 放出大量的热 C. 火星四射 D. 生成黑色固体

D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A、铁丝变短不能说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不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故A错误;B、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不能说明有新物质生成,不是主要特征,故B错误;C、铁丝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测试卷 题型:填空题

一氧化碳在通常情况下看起来与氧气很相似,其密度略小于空气。它的主要用途是作燃料,但它作燃料时一旦泄漏会使人中毒,所以使用它时要特别小心。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一氧化碳物理性质___________;

(2)写出一氧化碳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

无色无味,密度略小于空气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 【解析】 (1)根据信息可知,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密度略小于空气的气体。(2)一氧化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南省2019届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同步测试卷 题型:单选题

如图所示:甲瓶中盛放的是浓H2SO4,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若关闭阀门Ⅰ,打开阀门Ⅱ,紫色小花不变色;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

A. 变红色 B. 变蓝色 C. 变白色 D. 不变色

A 【解析】 试题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因此若关闭阀门Ⅱ,打开阀门Ⅰ,紫色小花会变红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西省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滚动检测题(一) 题型:简答题

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等信息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8年在新疆发现我国最大的铍(Be)矿。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_____;核外电子层数为_____;氢氧化铍的化学式为_____。

(2)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核外电子数依次是_____。

(3)从Na、Mg原子结构示意图推知,金属Na、Mg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

4 2 Be(OH)2 递增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铍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核外电子层数为2,氢氧化铍中,铍元素化合价是+2,氢氧根化合价是﹣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氢氧化铍的化学式为Be(OH)2; (2)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各元素原子随原子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天津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蜡烛受热融化、铁丝燃烧、玻璃破碎

B. 铜生锈、水结冰、钢锭抽成丝

C. 木材制成桌椅、车胎爆炸、木炭燃烧

D. 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煤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解析】 A、蜡烛受热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铁丝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四氧化三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玻璃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铜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铜绿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结冰、钢锭抽成丝的过程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的过程中均只是形状发生改...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