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定条件下用NH3捕捉CO2的反应为3NH3+3CO2=C3H3N3O3+3H2O,生成的三聚氰胺(C3H3N3O3)是重要的化工产品。
计算:
(1)三聚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
(2)三聚氰胺中C、H、N、O四种元素的质量之比。
(3)若生产25.8kg三聚氰胺,可以捕捉CO2的质量。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社会密切相关:
(1)人体缺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可能会得佝偻病。目前市场上有“补血口服液”、“高钙奶粉”、“加碘食盐”等,这些铁、钙、碘应理解为__ __(填序号):
①原子 ②分子 ③元素 ④单质
(2)市售的麦片中含有极微量很细的还原铁粉,食用这样的麦片后,铁在胃里溶解的原因是__ ________。
(3)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出现是材料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下列四种物质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哪一种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尼龙绳 ②家用保鲜膜 ③橡皮擦 ④钢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会用化学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化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列物质鉴别方法正确的一组是( )
A.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B.软水和硬水──活性炭
C.N2和CO2 ──燃着的木条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气体颜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C15H22O5)而获得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是抗疟的有效成分,它是一种无色晶体,可溶于乙醇、乙醚,几乎不溶于水。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时,发现加热过程中会破坏青蒿里面的有效成分,于是改用乙醚提取。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B.青蒿素具有热的不稳定性
C.用乙醚提取青蒿素利用了青蒿素的溶解性
D.青蒿素由15个碳原子、22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高温煅烧石灰石生成两种氧化物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该反应类型为 。
(2)西汉时期,我国首开“湿法炼铜”之先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 __;反应类型为 。
(3)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慢慢地生成一层铜锈(碱式碳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类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用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中固体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
加热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固体质量/g | 38.0 | 33.6 | 29.2 | 29.2 |
(1)反应生成的气体质量 g。
(2)计算被还原的氧化铜的物质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质量守恒定律是一条重要规律。请利用该规律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判断蜡烛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判断的依据是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2)某同学取一根洁净的铜丝,称量其质量为m1 g,将此铜丝加热(提示:生成氧化铜)并冷却后再次称量,其质量为m2 g,则m1 m2(填“>”、“<”或“=”),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
(3)在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并使其发生反应,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的质量(g) | 2 | 1 | 16 | 16 |
一段时间后的质量(g) | 17 | m | 6 | 11 |
A.m = 1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X与Z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是3:2 D.若该反应充分进行,反应后W仍有剩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做某些化学实验时,要严格的按照实验顺序进行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实验失败甚至发生危险。请你用“先”和“后”填空:
(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___________集中加热,____________均匀受热。
(2)向托盘天平上添加砝码时,__________加入大砝码,__________加入小砝码。
(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选用了排水取气法。收集满气体后,__________把导管移出水面,__________熄灭酒精灯。
(4)做CO还原CuO的实验开始时, 给CuO加热; 向硬质玻璃管中通C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现有以下几种物质:
A铁粉 B熟石灰 C干冰 D大豆 E聚乙烯 F纯碱
请从A~F 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
① 食品袋中的“双吸剂” ;②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③ 富含蛋白质的是 ;④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⑤ 可以制成食品包装袋的是 ;⑥侯氏联合制碱法中的“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