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9.同学们对制作糕点常用膨松剂Na2CO3或NaHCO3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
表1
20℃8%Na2CO3溶液8%NaHCO3溶液
pH10.68.0
表2
溶解度10℃20℃30℃40℃
Na2CO312.5g21.5g39.7g49.0g
NaHCO38.1g9.6g11.1g12.7g
【探究一】NaHCO3和Na2CO3性质差异的探究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蓝色;酸碱度:NaHCO3溶液<Na2CO3溶液(填“>”或”“<”).
(2)稳定性:按图1,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对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强(填“强”或“弱”).
(3)利用溶解度鉴别NaHCO3和Na2CO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A.(选填A、B或C)
A.2g      B.0.96g      C.0.5g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应先B(选填A或B).
A.熄灭酒精灯   B.将甲、乙烧杯移开
(5)甲认为探究稳定性实验中,由于受热时两物质温度不同,不能得到(2)中的结论,经对装置设计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得到上述结论,理由是碳酸氢钠的受热温度低于碳酸钠的受热温度.
【探究二】测定NaHCO3和Na2CO3混合物10.0g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图2,夹持装置略)

【问题讨论】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尽;
(7)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偏大(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D中.
【含量测定】
(9)测得装置D的质量实验前为122.2g,实验后为124.4g,计算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要有计算过程)
【知识拓展】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分析 【探究一】
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以判断相关方面的问题;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探究二】
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
碱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

解答 解:【探究一】
(1)现有20℃时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Na2CO3和NaHCO3溶液酸碱性:取样于试管中,分别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均显蓝色;
酸碱度:NaHCO3溶液<Na2CO3溶液.
故填:蓝;<.
(2)稳定性:按图1,实验中可观察乙烧杯中的石灰水变浑浊,对应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故填:乙;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结论:在受热条件下,碳酸钠比碳酸氢钠稳定性强.
故填:强.
(3)分别取Xg两种固体粉末加入20℃,10g水中充分溶解,通过观察溶解现象来区分,X可以是下列的A,因为2g碳酸钠能够完全溶解,而碳酸氢钠不能完全溶解.
故填:A.
【问题讨论】
(4)实验结束时,应先将甲、乙烧杯移开.
故填:B.
(5)经对装置设计讨论后一致认为可以得到上述结论,理由是:碳酸氢钠的受热温度低于碳酸钠的受热温度.
故填:碳酸氢钠的受热温度低于碳酸钠的受热温度.
【探究二】
(6)实验前先通一段时间的空气的目的是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尽.
故填: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尽.
(7)A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E,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会进入D中,导致测定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从而导致NaHCO3的质量分数测定结果会偏大.
故填: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偏大.
(8)停止加热后,仍继续通入空气一段时间,目的是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D中.
故填: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D中.
(9)设碳酸氢钠的质量为x,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质量为:124.4g-122.2g=2.2g,
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
168                                      44
x                                         2.2g
$\frac{168}{x}=\frac{44}{2.2g}$
x=8.4g,
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frac{8.4g}{10g}$×100%=84%,
答: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为84%.
(10)向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可以生成NaHCO3,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2CO3+CO2+H2O=2NaHCO3
故填:Na2CO3+CO2+H2O=2NaHCO3
答案:
【探究一】
(1)蓝;<;
(2)乙;2NaHCO3$\frac{\underline{\;\;△\;\;}}{\;}$Na2CO3+H2O+CO2↑;强;
(3)A;
(4)B;
(5)碳酸氢钠的受热温度低于碳酸钠的受热温度;
(6)把装置中的二氧化碳排尽;
(7)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偏大;
(8)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完全排入D中;
(9)84%.
(10)Na2CO3+CO2+H2O=2NaHCO3

点评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如图是稀释浓硫酸实验的示意图.
(1)写出图中a、b两种仪器的名称:
a玻璃棒,b量筒.
(2)b容器所盛的试剂是浓硫酸(填“水”或“浓硫酸”).
(3)稀释时,若两种试剂添加顺序颠倒,将会发生酸液飞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B.
给试管中液体加热
C.
闻气体的气味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下列仪器与对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量筒--用于液体药品反应B.试管--用于少量试剂反应容器
C.胶头滴管--用于滴加少量液体D.集气瓶--用于收集和储存少量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请指出图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上的错误.
(1)试剂瓶瓶口没有紧挨试管口;
(2)标签没有向着手心;
(3)瓶塞没有倒放桌面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所示是两组重要的对比试验.

(1)试验1中,B烧杯的作用是进行对比.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A中酚酞布条不变色,B中酚酞布条变红色,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氨气不显碱性,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物质显碱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氧气
B.空气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约占空气质量的$\frac{1}{5}$
C.从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作食品保鲜的保护气
D.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产品
B.鼓励购买汽车作交通工具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燃烧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学了实验室制取氧气,你应该能够解决如下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是酒精灯,b是分液漏斗.
(2)如果使用B装置制取氧气,b中应放过氧化氢溶液,锥形瓶中应放二氧化锰.
(3)初中阶段,若是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选用A(填字母,下同);固液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发生装置选B.某气体不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收集装置选D或E;某气体能与 水反应且密度比空气大,收集装置选C.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