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试回答下列问题:

(1)第②步操作中,观察到的一项实验现象是:固体溶解或者有气泡产生.
(2)第①步操作后,烧杯中溶液里含有的溶质是(写化学式)CaCl2
(3)计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g).

分析 碳酸钙和氯化钙中,氯化钙可溶,碳酸钙不溶,所以加水搅拌后有沉淀在下面,加入盐酸后,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同时,沉淀逐渐减少最后消失.然后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质量差就是生成的二氧化碳,所以根据二氧化碳可以求算生成的氯化钙和混合物中的碳酸钙,进而求算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最后得到不饱和溶液中的氯化钙.

解答 解:(1)碳酸钙和盐酸能反应,所以加入盐酸后,固体逐渐溶解消失,同时产生气泡.
(2)第①步操作后,由于碳酸钙不溶,所以溶质只有氯化钙.此处要求写化学式(题目给出了化学式).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100g+100g-208.8g=4.4g
设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111          44
y                         x             4.4g
$\frac{100}{y}$=$\frac{111}{x}$=$\frac{44}{4.4g}$
x=11.1g
y=10.0g
则原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为13.2g-10.0g=3.2g
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2g+11.1g=14.3g
故答案为:(1)固体溶解或者有气泡产生.(2)CaCl2.(3)14.3g.

点评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算差量产生的原因,根据方程式计算对应的物质,在描述中要对限制性语言描述到位,如生成的氯化钙或者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①自然界的水常遭到污染,污染物中氮和磷含量过高会造成水中藻类过度繁殖,使水质恶化,这里的“氮和磷”是指A;(填字母)
A.元素    B.原子     C.离子     D.分子
②净水器常用活性炭,主要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③电解水的装置如图所示,管A、管B中的气体的质量比是1:8,在电解水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铝、铁、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三种金属,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①按人类开始使用这三种金属的先后排序为Cu、Fe、Al(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在空气中铝制品(填“铝”或“铁”)更耐腐蚀.
③用下列试剂验证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能达到目的是B(填序号)
A.硫酸铝溶液        B.硫酸亚铁溶液        C.稀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如图是学生“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A所示,将一根火柴梗平放人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观察.该实验的目的是比较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或验证外焰温度最高或焰心温度最低等,合理即可).
(2)如图B所示,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实验过程中有的同学观察到烧杯底部出现黑色物质.请帮他们分析产生黑色物质的原因是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蜡烛不充分燃烧时产生炭黑
(3)如图C所示,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的白烟.如何操作才能确保实验成功沿着白烟的方向,快速点燃(只答一点).
【发现问题】燃着的蜡烛在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白烟的成分是什么呢?九(8)班李明同学对此很感兴趣,提出了如下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①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②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③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验证】(1)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A(填序号),此实验能否得出正确结论?不能,原因是蜡烛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
(2)熄灭蜡烛,并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发现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水蒸气
(3)熄灭蜡烛,并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这说明白烟可燃,为假设C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AB,因为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O2;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Ca;3个硝酸根离子3N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如图: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氧气:

下列是用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步骤:
a、加热   b、组装仪器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装药品,并在导管口附近塞一团棉花,塞紧橡皮塞 e、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 f、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g、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2)正确的操作步骤的排列序号为bcdeafg
(3)若用排水法制取氧气,则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AD(填序号)
(4)在d操作步骤里,导管口附近塞一团棉花的作用是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
(5)在e操作步骤里,试管口向下倾斜的目的是防止冷凝倒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6)在f操作里,开始收集气体的标志是导管口的气泡连续而且均匀冒出时
(7)在g操作里,为什么先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内,使试管炸裂
(8)某同学在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发现试管破裂了,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C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②试管外壁有水     ③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④试管口附近没有塞棉花  ⑤加热时灯芯与试管接触  ⑥实验完毕先撤掉酒精灯
⑦没有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①②③④⑤⑥⑦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水分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再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在实验中,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①用手拿铁钉;
②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
③用剩的药品要放入制定的容器内;
④倾倒液体时瓶口可以不挨着容器口;
⑤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⑥清洗试管时只能冲洗.
A.①③⑤⑥B..②④⑥C..③⑤D..①②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某实验小组按图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取一定量氧化铜和木炭的混合粉末,在不含氧气的高温条件下反应,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
试回答:
(1)高温加热混合粉末时观察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a(OH)2=CaCO3↓+H2O.
(3)实验结束时应先移走导管,后停止加热.若上述“先”、“后”顺序颠倒,会导致的后果是石灰水倒流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请你回答:
(1)X=8;
(2)A、B、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BC(填序号);
(3)B粒子的化学性质与A、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A(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