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20.硝酸铵(NH4NO3)是一种常见的氮肥.请通过计算回答
(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
(2)硝酸铵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2.

分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硝酸铵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2+1×4+16×3=80;
(2)硝酸铵中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6×3)=1:12;
故答案为:(1)80;(2)7:2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下列各组中,物质的俗称、学名与化学式表示同一物质的是B.
A.熟石灰、氧化钙、CaO
B.酒精、乙醇、C2H5OH
C.纯碱、氢氧化钠、NaOH
D.火碱、氢氧化钠、NaOH(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回答:
(1)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O2
(2)标出侯德榜制的纯碱中碳元素的化合价Na2$\stackrel{+4}{C}$O3
(3)两个氢原子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宁和小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碱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解离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试液变红呢?小宁设计了如图三个实验,请小宁、小明和你一起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Na2CO3属于盐(填“酸”、“碱”、“盐”);
(2)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探究Na+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3)实验Ⅱ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探究水分子是否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你认为小明的理由是酚酞试液中就有水分子(或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水分子);
(4)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震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再逐滴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后,震荡,红色逐渐消失,同时还观察到生成了白色沉淀(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结论:溶液中的CO32-使酚酞试液变红;
(5)小明同学在和老师交流上述结论时,老师说:“其实Na2CO3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也是由于溶液中存在OH-.”你认为Na2CO3溶液中存在OH-的原因是CO32-与H2O发生反应产生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3)分析t1℃时,将3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增加溶质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图1所示.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在完成操作Ⅰ之前,必须加入的X物质是水.
(2)操作Ⅰ和操作Ⅱ的名称是过滤.该操作中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图2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D(填序号).        
(3)在蒸发操作中容易造成食盐固体飞溅,为尽量减少飞溅,除利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外还可采取间歇加热(或“来回移动酒精灯或蒸发皿”)等措施.
(4)在实验过程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其实验目的是使氯化镁完全反应.
(5)判断加入的盐酸“适量”的方法是刚好不产生气泡时即为适量.
(6)实验所得精盐的质量大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粗盐中NaCl的质量,原因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钠元素和氯元素结合成了氯化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各组离子在pH=2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   Cl-   OH-B.Ag+   Cl-   NO3-
C.Mg2+  Cl-  SO42-D.K+   Ca2+  CO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pH=2的溶液与下列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可能为7的是(  )
A.pH=0的溶液B.pH=5的溶液C.pH=7的溶液D.pH=11的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烧杯加热时可放在铁架台的铁圈上,但在烧杯和铁圈之间垫上石棉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