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7.燃烧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化学反应之一.
(1)火柴划燃后,如图A方式放置比图B会使火柴梗燃烧更旺,请解释原因.
(2)蜡烛可以被吹灭,也可以被吸灭.被吸灭的原理是什么?

分析 (1)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来分析;
(2)根据灭火的原理来分析.

解答 解:(1)火柴头竖直向上时,火柴梗的温度上升的慢,不容易达到着火点,因此不容易持续燃烧;火柴头斜向下时,火焰不断加热火柴梗,容易达到火柴梗的着火点而继续燃烧.故填:火柴头向下时,火焰不断加热火柴梗,使其达到着火点而继续燃烧;
(2)燃着的蜡烛能被吸灭,是因为空气流动时带走热量,从而使温度降低到了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故填:降低可燃物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点评 掌握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关于溶解度说法正确的是(  )
A.在10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氯化铵50克,因此,氯化铵的溶解度为50克
B.20℃时,100克硫酸钠溶液里含有20克硫酸钠,所以2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为20克
C.10℃时,100克水里溶解20克硝酸钾,所以硝酸钾在10℃时的溶解度为20克
D.60℃时,50克水里最多能溶解55克硝酸钾,因此,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ll0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是A>B>C.
(2)将t2℃时三种物质等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0℃时,析出溶质最多的是A,无溶质析出的是C.
(3)20℃时,将3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70g.
(4)若将t10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时,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5).A中混有少量杂质B,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6)t2℃等质量A、B、C三种物质全部溶解所需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B>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2个氢原子2H; ②一个甲烷分子CH4;③铵根离子NH4+
④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stackrel{+3}{Fe}$2O3
(2)写出符号“2Zn2+”中数字的含义:
“2”表示锌离子的个数为2;“2+”表示一个锌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近两年来,我国西南、北方、长江中下游等地先后遭遇大范围持续干旱.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肥皂水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小明同学去九仙山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取水后加入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使其沉降.
②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D.
A.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C.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       D.液面不要低于滤纸边缘
③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
(4)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1: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水$\stackrel{通电}{→}$氢气+氧气.根据本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加热煮沸;
(2)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缺铁性贫血;
(3)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隔绝空气或氧气;
(4)铁锅常用于炒饭炒菜,是利用了铁的导热性;
(5)蔬菜水果应适当多吃,它们是人体获取维生素的主要来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所示:A是一种暗紫色固体,B、G都是黑色固体粉末,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E是一种无色液体,H是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在②的反应前后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改变.则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A是K2MnO4B.H是CO2C.G可能是木炭粉D.F是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碳酸钙固体,高温煅烧一段时间后冷却,对剩余固体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Ⅰ.全部是氧化钙Ⅱ.氧化钙和碳酸钙Ⅲ.全部是碳酸钙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有白色不溶物.甲同学据此认为试管中的固体有碳酸钙.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剩余固体中含有碳酸钙,其理由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也可能产生白色不溶物.
(2)乙同学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感觉发热,据此得出猜想Ⅲ不成立(填“成立”或“不成立”).乙同学继续向试管中加入几滴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Ⅰ成立.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猜想Ⅰ成立,其理由是如果稀盐酸不足以和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钙反应时,即使固体中含有碳酸钙,也不产生气泡.
(3)丙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猜想Ⅱ成立.丙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步骤:取一定量的剩余固体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触摸试管外壁,再加入足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试管外壁发热,产生气泡(要求写出实验的操作和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是某化学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模型中可以表示单质的是(  )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