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解释中错误的是( )
A.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 氧气支持燃烧,氮气不支持燃烧——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D. 气体可压缩储于钢瓶中所占体积明显变小——分子数目变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B卷) 题型:填空题
用化学用语或名称填空。
(1)氢离子___________ (2)n个甲烷分子________________ (3)磷元素___________
(4)二氧化氮________ (5)2Fe2+___________________ (6)NaBr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实验题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或收集装置,据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选填序号)。若某同学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作二氧化锰放入氯酸钾中,其结果与只加热氯酸钾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①反应速率不变 ②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③生成氧气质量不变 ④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3) 若B装置中固体为二氧化锰,②中加入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可制O2 。要获得干燥的O2,应先将气体通过盛有__________的D装置,再用E装置收集,气体应从________端通入(选填“a”或“b”)。
(4)实验室可用B装置制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常用______,检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氢气,用C装置代替B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江苏省盐城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 通常情况下,CO2极易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 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 二氧化碳分子比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计算题
取25 g大理石与20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过程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表:
反应时间/s | t1 | t2 | t3 | t4 |
剩余固体的质量/g | 20 | 10 | 5 | 5 |
试完成以下计算:
(1)25 g样品中含碳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g。
(2)反应后生成氯化钙的质量_______。
(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简答题
如图,小新同学将学校荷花池中浑浊的水样倒入烧杯中,先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采用如图的装置进行过滤。
(1)加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图中缺少的一种仪器是___,其作用是____。
(2)过滤后得到的澄清的液体是纯水吗?______(填“是”或“不是”),理由是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化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你认为下列过程中,不含化学变化的是
A. 石墨导电 B. 甲烷燃烧 C. 葡萄酿酒 D. 菜刀生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单选题
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 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 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 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