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水来鉴别氢氧化钠和硝酸铵
B、用燃烧的方法鉴別腈纶毛线和纯羊毛毛线
C、用燃烧的木条鉴别氧气和氮气
D、用酚酞试液鉴别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碱、盐的鉴别,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进行分析;
B、根据羊毛燃烧会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进行分析;
C、根据氧气有助燃性,氮气没有助燃性进行分析;
D、根据纯碱和烧碱溶液都显碱性进行分析.
解答:解:A、取样品,加水溶解,溶液温度明显升高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硝酸铵,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取样品,分别燃烧,有烧焦羽毛气味的气体产生的是羊毛毛线,没有此气味产生的是腈纶毛线,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B正确;
C、取样品,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火焰熄灭的是氮气,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分别滴入酚酞试液,溶液都会变成红色,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MnO2(KCl)   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KCl(K2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Fe+O2 
 点燃 
.
 
 Fe 3O4
B、CO+CuO═Cu+CO2
C、2H2O2═2H2↑+O2
D、2Mg+O2
 点燃 
.
 
2Mg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混合物B、雪碧
C、洁净的空气D、水泥砂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物质X和物质Y(构成它们的微粒分别用“□”和“○”表示)的反应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描述,下列反应方程正确的是(  )
A、X+2Y=XY2
B、3X+6Y=X3Y6
C、3X+8Y=3XY2+2Y
D、3X+8Y=X3Y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霓虹灯中常充入一种气体,通电时发出红光,该气体是氖气
B、为了防止食品变质,常在包装中充入氧气
C、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一,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五分之四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小王同学想对学校实验室中的锌铜合金中所含锌、铜的质量分数进行粗略测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选用了三种试剂:
A.蒸馏水;B.锌铜合金;C.稀硫酸.
实验的基本思路:利用合金与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上述实验装置把水排到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即为量筒中水的体积),可计算锌铜合金中锌、铜的质量分数.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底部有小孔的试管中应加入
 
(填写试剂的相应字母标号);
(2)小王同学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了3g锌铜合金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量筒中接收的液体的体积为0.1L,求锌铜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氢气的密度为0.089g/L)
(3)如要测定部分被氧化成氧化锌的锌粒中锌单质的质量分数,
 
(填“能”或“不能”)用上述实验方法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发现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证明它们发生了反应,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了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再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振荡,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定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什么?
(2)简述强调要“测得溶液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到红色恰好变为无色.说明溶液中碱性消失,从而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该组同学实验时出现了意外情况:氢氧化钠中滴入酚酞变红后,过一会红色自动消失了.同学们猜想:
a、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氧气反应了;       b、可能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反应了.
(1)为验证猜想a,该组同学将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冷却后滴入酚酞试液,发现红色不会消失.“加热”和“滴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表明酚酞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关于猜想b,同学们分析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溶液呈
 
性,
红色不会因此消失.
(3)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时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实验证明他们使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方案三: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变化,可借助反应中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各10克混合,用温度计测定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值(△t),记录结果如下:
①3.65%盐酸、2.0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温度变化为3.5℃
②3.65%盐酸、4.0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温度变化为x℃
③7.30%盐酸、8.00%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时,温度变化为14℃.
你认为第②次实验时,温度的变化结果应该是
 
℃.
三组同学用各自不同的方法都证明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他们给你留下了一道计算题,请你帮他们完成:
73克10%的稀盐酸中加入某种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127克时,恰好完全反应.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知道P2O5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右图.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
 
 mL.红磷熄灭后,注射器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
 
,该气体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其中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