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B.
向试管里滴加液体
C.检查装置气密性D.
给液体试剂加热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宏观上看,图1所示变化属于____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从微观角度解释图1、图2所示的两个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符合图2所示变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3)图3中,B、C、D三种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若一定质量的A和6.4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C和3.6gD,则组成A的元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含有Na2SO4杂质的Na2CO3固体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请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______。
(2)计算溶液A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是几种实验仪器.
①仪器a的名称是____.
②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取氧气,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填编号).还可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取用药品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仪器是____(填编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③F装置收集氧气,操作的正确顺序为____(填编号).
a.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口
b.将装满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
c.用毛玻璃片盖上瓶口,将集气瓶移出水面放置
若用H装置进行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填“m”或“n”)端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碳酸钠与氯化钠的混合物,为测定该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操作Ⅰ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操作Ⅱ的名称是____。
②实验中得到0.05mol碳酸钙,请计算参加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是____克?(请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实验中得到的滤液,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分析该图可知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说明上述实验得到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其原因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锌、氦气、氯化钠、甲烷、氧化钙五种物质,请按要求填空:
(1)氮气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它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
(2)氯化钠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其溶液中的阴离子是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氧化钙可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原理是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甲烷可用作燃料,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5)锌常用于实验室中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反应原理是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某蓝色溶液中(已知:该溶液中溶质成分中只有含有硫酸根),观察有红色固体生成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这一现象激发起同学们的探究欲望,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H2。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它能与H2O、NaOH反应,生成亚硫酸钠(Na2SO3)。浓硫酸可以吸水。
(方案设计,验证猜想)
①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先进行_________实验,听到轻微的爆鸣声,进行实验。
②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过一会儿点燃B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停止通气,再次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结论1)铁粉与蓝色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_____。推测另一个气体不存在原因________
(结论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此蓝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溶质是___________。
(反思)该实验是否需要尾气处理,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6支试管中分别低价2滴紫色石蕊溶液。(资料:KCl溶液、CaCl2溶液均显中性)
(1)作为对照试验的是试管__________(选填①~⑥编号)。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溶质都含有________元素。
(3)试管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碳酸钾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可做________肥使用,取该溶液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________色。
(4)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___________。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5)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除了石蕊外,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应物的质量比不同可能会影响生成物的种类,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种类,设计了下列实验(所有反应均充分进行,浓硫酸用以吸收水蒸汽):
(提出问题):碳还原氧化铜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①:CO 猜想②:CO2 猜想③:CO2和CO
(实验设计):装置图如图
方案一:从定性观察角度判断:
①实验时,A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②若猜想①成立,B、D处的实验现象是:
B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从定量计算角度判断:
测定表格中的四个数据:
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 | |
A(试管+固体) | m1 | m2 |
B+C(广口瓶+溶液) | m3 | m4 |
③若猜想②成立,则(m4-m3)_____(m1-m2)(选填“>”、“<”、“=”)。此时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猜想③成立,且8gCuO全部参与反应,则碳的物质的量(n)的取值范围是____<n<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