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9.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
C.氧、硫、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多于4个,所以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多于4个
D.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分析 A、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B、纯净物可以由原子、离子构成;C、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D、根据单质的定义考虑.

解答 解:A、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所以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则化学性质不同,所以氧气和臭氧(O3)的化学性质不同,故A正确;
B、纯净物可以由原子、离子构成,故B错;
C、氢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属于非金属元素,故C错;
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 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单质的定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2012年2月29日,我国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标准增加了PM2.5检测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扬尘,对人体健康和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中除了可吸入颗粒物外,还包括①③④⑤(填序号)
①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 ③二氧化硫 ④二氧化氮 ⑤臭氧
(2)以下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③(填序号)
①天然气 ②石油 ③酒精 ④煤
(3)为了改善我们的空气质量,我们必须采取一些措施保护空气,请举两例:
①加强大气质量监测;②用清洁能源或多植树造林、种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能量越大,运动速率就越快;温度越低,分子的能量越小,运动速率就越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7.A~H是初中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已知A、C组成元素相同,且都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G有刺激性气味;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图中“→”表示物质间存在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O2  CH2O  FCO2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A→B+C2H2O2$\frac{\underline{\;MnO_2\;}}{\;}$2H2O+O2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 反应
②B→FC+O2$\frac{\underline{\;点燃\;}}{\;}$CO2
③B→GS+O2$\frac{\underline{\;点燃\;}}{\;}$S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述的意义相符的是(  )
①2Ca2+--2个钙离子     
②O2--2个氧原子       
③2H2O--2个水分子
④2H--2个氢元素    
⑤$\stackrel{0}{{N}_{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⑥铵根离子--NH3+
A.①④⑤B.②⑤⑥C.①③⑤D.①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我国强制食盐加碘.即在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以防治碘缺乏病的发生,规定加碘食盐含碘量为20mg-40mg/kg.某厂生产的加碘盐含碘量为25.4mg-38.1mg/kg.
(1)碘酸钾受热易分解.烹饪时添加加碘食盐应注意不宜过早加入.
(2)碘酸钾中各元素质量比为39:127:48.
(3)该厂加碘食盐每袋(500g)至少添加碘酸钾多少毫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用汽油清洗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B.搅拌和升温能加快溶解,是因为加快了分子的运动速率
C.蔗糖溶解的过程就是在水分子作用下,蔗糖分子均匀分散到水分子中的过程
D.室温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硝酸钾固体能形成硝酸钾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A.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硫和磷的元素种类不同--质子数不同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氧原子个数不同
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南京市高淳县2017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卷 题型:探究题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

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

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

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下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试剂量合适),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实验现象:实验1、2、3、4中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实验5中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_____(填编号)。

(4)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5)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

(6)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