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2019  102027  102033  102037  102043  102045  102049  102055  102057  102063  102069  102073  102075  102079  102085  102087  102093  102097  102099  102103  102105  102109  102111  102113  102114  102115  102117  102118  102119  102121  102123  102127  102129  102133  102135  102139  102145  102147  102153  102157  102159  102163  102169  102175  102177  102183  102187  102189  102195  102199  102205  102213  211419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20期 总176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下面是某实验中各物质间的变化关系,请按要求填空.

(1)写出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气体C的化学式是________.

(3)溶液D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20期 总176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时,某同学设计出下列三种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上述三个装置中都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另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一定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20期 总176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的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了通过一些明显的实验现象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做了如下探究实验:

(1)

第一组同学把一只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盛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  ]

A.

温度差

B.

重力差

C.

压强差

D.

浮力差

(2)

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你认为能达到实验设计要求的是(填序号)________.

(3)

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NaOH溶液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

(4)

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反应,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检验生成的新物质(要求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20期 总176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问题情境 星期天,思齐同学发现窗台上纸袋内出现了粘在一起的块状固体.他回想起上个星期天的事情,妈妈从商店里买回某包装食品后,从包装袋里取出一个盛有白色颗粒状固体的小纸袋,上面写着“生石灰干燥剂,请勿食用”,思齐看完后随手放在了窗台上.经过这么几天,颗粒状固体竟然粘在了一起.思奇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粘结成块状的固体是什么呢?第二天,他把这一现象告诉了班里的其他同学,很多同学都说也见过类似的现象,一时间,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作出猜想:小雨同学首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块状固体里面可能有氢氧化钙”.

  查阅资料: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可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实验探究:(1)小雨同学将少量该固体放入小烧杯中,加入少量水,然后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于是,小雨高兴地说:“这种块状固体里面一定含有氢氧化钙.你认为他作出这一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思齐同学经过思考之后认为小雨的实验不够严密,仅通过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块状固体里面一定含有氢氧化钙,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接下来思齐重新设计了如下实验(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证明块状固体里面有氢氧化钙,且已经没有氧化钙.

  反思交流:(3)小新又提出新的问题:“这种块状固体里面还可能含有碳酸钙”,他作出这一猜想的依据是(写化学方程式):________.于是,设计了如下实验:将块状固体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振荡,再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________产生,证明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得出结论 通过上述实验探究,同学们得出的结论是:该块状固体里面含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20期 总176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俗称、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20期 总176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盐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19期 总175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一氧化碳、氮气、氧气三种气体在一个大气压下,不同温度下,1 L水中所能溶解的最大质量如下表:

某同学根据上表绘得如下曲线:

(1)由上述数据说明温度对气体物质溶解性的影响是________.

(2)请你写出一氧化碳、氧气对应曲线的编号:一氧化碳________,氧气________.

(3)有人说冬天燃煤取暖时,只要在房间放一盆清水,就可以预防煤气中毒.请你根据所绘曲线判断这种说法是否正确:________.

(4)开启雪碧、汽水等碳酸饮料时,可以听到“嘭”的一声,并观察到有大量气泡冒出,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也会影响气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19期 总175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和b的交点M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2)80℃时,将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填一种).

(3)37℃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80℃时,40 g a物质溶于50 g水中所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80℃时,分别取100 g水配制成a、b的饱和溶液,然后再分别恒温蒸发10 g水,析出固体(不带结晶水)较多的是________,(填“a”或“b”,下同)剩下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19期 总175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见下表:

请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0 g”的含义是________.

(2)若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所对应的温度范围在________之间.

(3)从表中可以得到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

(4)某同学欲从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他应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5)在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硝酸钾,形成硝酸钾的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到60℃时,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g,该溶液中的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18期 总174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9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

下列关于P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t℃时,等质量的a、b两种饱和溶液中含有相同质量的溶质

B.

由M点移动到P点时,a溶液在对应温度下均为饱和

C.

c是难溶物质

D.

a溶液由M点移动到N点时,由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2)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b曲线上面的区域表示b溶液的状态是饱和的且有固体剩余

B.

a、b曲线夹角的区域表示a为不饱和溶液,b为饱和溶液

C.

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比b大

D.

温度高于t℃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3)

图中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a在不同温度下有不同溶解度值的原因是________.若使a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若使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方法.若从a、b的混合物中提纯出a,则用________方法;提纯出b,则用________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