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2037  102045  102051  102055  102061  102063  102067  102073  102075  102081  102087  102091  102093  102097  102103  102105  102111  102115  102117  102121  102123  102127  102129  102131  102132  102133  102135  102136  102137  102139  102141  102145  102147  102151  102153  102157  102163  102165  102171  102175  102177  102181  102187  102193  102195  102201  102205  102207  102213  102217  102223  102231  211419 

科目: 来源:2008年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某混合物由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组成.实验室现有如下图所示装置各一套,装置气密性均良好.某同学合理组装各装置,实验测定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已知碱石灰为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混合物,用于吸收反应生成的气体物质.反应前后称量丙的质量分别为m1、m2;实验前,活塞①、②均处于关闭状态.

请根据该同学的实验操作回答有关问题.

(1)如图所示,取一定量样品放入甲中.为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先连接装置接口b-________(选填字母c、d、e);再打开①,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①.此时通过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

(2)合理连接剩余装置后打开②,缓缓滴入足量稀硫酸后关闭②.当甲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再打开①,缓慢通入氮气.此时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

(3)该实验中,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

(4)不采用以上装置与原理,也能测出该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举一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年湖北省宜昌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研究气体的制取和性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利用该反应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发生下列反应2NO+O22NO2,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不能用的装置是(填序号)________.

(3)按图F作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我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只答一条),其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实验室里将制得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始终未出现浑浊现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年湖北省十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某班同学在实验结束进行废弃物处理时,将生石灰[CaO]、碳酸钠溶液倒入指定的洁净容器静置后,发现容器底部有白色不溶物存在,上层为无色清液.为了研究以上物质间的反应情况,他们决定对上层清液中溶质的组成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2)Fe(OH)3是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沉淀.

[提出猜想]:(1)溶质为NaOH和Ca(OH)2

(2)溶质为NaOH和Na2CO3

(3)溶质为NaOH.

[验证猜想]:老师只为同学们准备了下列试剂:

①K2CO3溶液 ②Ba(NO3)2溶液 ③酚酞试液 ④FeCl3溶液

请你认真分析后填写完成实验报告,以证明猜想是正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年广东省揭阳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名称是________,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

[实验记录]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反思]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________,是否改变.

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出一种影响H2O2生成O2的快慢的因素以及相关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此空得分率不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年山东省青岛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下列三种金属被发现、使用的先后顺序依次为:铜、铁、铝.

(1)金属大规模被使用的先后顺序跟________(填序号)选项关系最大.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②金属的导电性;③金属的活动性.

(2)为探究锰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在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两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Mn显+2价),请回答:

除了比较与酸反应产生气体速率的快慢,请你再举出一种可比较这二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写出所需药品即可):________和________

(3)将盛有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左右两盘上,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镁和铁,待反应停止后,请判断:

①若天平仍保持平衡,烧杯中一定没有剩余的物质是________;

②若天平失去平衡,则指针一定偏向放________的一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年山东省莱芜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如图所示,老师在演示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小明同学认为,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不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

为了解决小明提出的问题,请你对原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以便有效地控制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

友情提示:你可从下列用品中选取,也可自行选用其他仪器.

请你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年山东省莱芜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一个重要缺陷;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B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至少答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年山东省淄博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下图是某化学学习小组设计的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_______;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同学们针对是先给氧化铜加热,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的问题展开了讨论,你认为应该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年山东省日照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如图所示,在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中,收集完氧气后,反应还在继续进行.小明认为,这个装置不能有效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造成了药品的浪费,请你帮助小明对该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或设计新的简易实验装置解决这个问题.

提示:可从下列用品中选取,也可自选其他仪器.

请你至少写出两种方案:

方案一:_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年山东省日照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化学试卷 题型:059

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________:改进措施是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是先加热氧化铜,还是先通入一氧化碳?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图中A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B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实验过程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中间产物氧化亚铜(一种暗红色固体,化学式为Cu2O).如果要对反应后A处残留固体的组成进行探究,试猜想残留固体的组成有哪几种可能?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