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新课标教材典型例题详解 九年级化学 全 题型:038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科学地节约用水.现有一件刚用洗涤剂洗过的衣服,“拧干”后湿衣服上残留的溶液为
100g,其中含洗涤剂的质量分数为1%,则湿衣服上残留的洗涤剂质量为________g.现用5700g清水对这件衣服进行漂洗,有以下两种漂洗方法(假设每次“拧干”后湿衣服仍残留100g溶液).方法一:用
5700g清水一次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________g;方法二:将
5700g清水均分成质量相等的三份(每份1900g),分三次漂洗.第
1次,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________g;第
2次,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________g;第
3次,再用1900g清水漂洗,“拧干”后残留在衣服上的洗涤剂的质量为
(用分数表示)________g.由以上计算分析,用相同质量的水漂洗衣服,是一次漂洗效果好,还是将水等分成三份,分三次漂洗效果好?
________.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课标教材典型例题详解 九年级化学 全 题型:038
医疗上常用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
0.9%(密度近似为1g/cm3)的氯化钠溶液.500mL的这种生理盐水中含氯化钠________g,水________g.若以每分钟50滴(20滴约为1mL)的速率给病人静脉输液500mL,约需________分钟输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课标教材典型例题详解 九年级化学 全 题型:038
在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工作中,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消毒剂,具有强氧化能力,可将各种病原微生物杀灭.工业品过氧乙酸原液通常是
15%过氧乙酸溶液(密度1.15g/cm3).使用时,通常取20mL原液,加自来水稀释至1000mL,搅拌均匀,即配制成1000mL(密度约为1g/cm3)用于空气喷雾消毒、环境地面消毒的过氧乙酸溶液.(1)20mL 15%过氧乙酸原液的质量是多少克?其中含过氧乙酸多少克?
(2)配制成的1000mL过氧乙酸溶液中,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课标教材典型例题详解 九年级化学 全 题型:038
称取氯化钠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
14g,放入烧杯中,加入96g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待完全反应后过滤,称得滤液的总质量为100g.(1)计算生成沉淀的质量为多少克?
(2)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钙的质量是多少克?
(3)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课标教材典型例题详解 九年级化学 全 题型:038
下面是硫酸密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
(20℃).利用上表提供的硫酸密度计算下列各题:
(1)2升10%的硫酸溶液中含硫酸和水各多少克?
(2)若配制10%的稀硫酸60毫升,需98%的浓硫酸和水各多少毫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课标教材典型例题详解 九年级化学 全 题型:038
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若用
8%的稀硫酸25g通入直流电做电解水的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硫酸溶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升至10%.求有多少克被电解了?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课标教材典型例题详解 九年级化学 全 题型:038
溶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溶液的配制是日常生活和化学实验中的常见操作.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
(20℃).请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硫酸溶液的密度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取12%的硫酸溶液100g配制成6%的溶液,向100g 12%的硫酸溶液中加水的质量应________100g(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向100g 24%的氨水中加入100g水,摇匀,溶液体积是________mL(保留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新课标教材典型例题详解 九年级化学 全 题型:038
甲、乙、丙、丁
4只烧杯中分别盛有5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在甲杯中蒸去10g水,乙杯中加入10g水,丙杯中加入10g氢氧化钠固体,丁杯中倒入30%的氢氧化钠溶液10g,计算经过述各项处理后各烧杯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