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058
被称为“生命之源”水
和被称为“绿色氧化剂”的双氧水,都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通常情况下均为无色液体.在化学实验开放日,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下面的方法鉴别水和双氧水两瓶五色液体,请填写有关内容:(1)B
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2)
如何验证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写出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58
为证明某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小红同学把杯口向下使杯子浸没在盛水的盆里,她将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你还能用其他方法证明空杯内充满着空气吗?请简述操作方法和现象.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25期 总181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8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弄清即将维修的沼气池中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有关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活动:
[收集气体]将不加盖的矿泉水瓶装满水,用细绳吊入池中,再用木棍拨动使瓶中的水全部倒出(如图),然后迅速拉起矿泉水瓶,盖上瓶盖.这种方法属于________集气法.
[对气体猜想]
猜想Ⅰ.全部是CH4;猜想Ⅱ.全部是CO;猜想Ⅲ.全部是CO2;猜想Ⅳ.是CH4和CO2的混合气体.
[实验和推断]
(1)若“现象a”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气体中含有________气体.
(2)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
步骤③“注水装置”应选下图中的________(填序号).
(3)若“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出现,有同学认为“猜想Ⅰ或Ⅳ”成立,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另有同学认为此现象不能证明收集到的气体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要排除这种干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4)采取(3)中的措施排除干扰后:
若“现象a、b”无明显现象,“现象c”为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猜想________”成立;
若“现象a、c”均为石灰水变浑浊,“现象b”为杯壁有水雾,则证明“猜想________”成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25期 总181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8
市场上有一种自热米饭,其饭盒中有一小包粉末,粉末的主要成分是铁粉、镁粉和氯化钠.小明利用这包粉末,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
(1)验证并分离铁粉的最简单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
(2)若要进一步分离镁粉和氯化钠而得到干燥的镁粉,要进行的操作是:溶解、________、洗涤、干燥.在前两步实验操作中都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__(填一种).
(3)在(2)所得镁粉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使固体完全溶解.对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小明作如下猜想:
猜想1:溶质只有硫酸镁.
猜想2:溶质有硫酸镁和________(填化学式).
经查阅资料:硫酸镁溶液酸性极弱.若要检验猜想2是否正确,能不能选用无色酚酞溶液作为试剂?________(填“能”或“不能”).
小明选用一种金属单质进行实验,观察到了明显的现象,从而肯定了猜想2是正确的,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11期 总167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8
通过一段时间的化学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A装置制取氧气,仪器a中需加入________,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有刺激性气味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当你选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时,若仍选择A装置来完成该实验,需进行的改动是________.
(3)你认为收集氨气的装置最好选择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化学 人教课标中考版 2009-2010学年 第11期 总167期 人教课标中考版 题型:058
如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而B中需很长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1)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当两瓶气体混合均匀时,分子还会继续运动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