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4842  104850  104856  104860  104866  104868  104872  104878  104880  104886  104892  104896  104898  104902  104908  104910  104916  104920  104922  104926  104928  104932  104934  104936  104937  104938  104940  104941  104942  104944  104946  104950  104952  104956  104958  104962  104968  104970  104976  104980  104982  104986  104992  104998  105000  105006  105010  105012  105018  105022  105028  105036  211419 

科目: 来源:重庆市西南师大附中2008-2009学年下学期九年级2月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实验室提供了①天平 ②量筒 ③试管 ④烧杯 ⑤玻璃棒 ⑥酒精灯 ⑦胶头滴管 ⑧药匙等仪器,小华同学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0 g 10%的氯化钠溶液,小亮同学用37%的浓盐酸配制100 mL 10%的稀盐酸.

(1)当用天平称量药品时,砝码应放在天平的________盘,配制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是为了________.

上述仪器中,两位同学都需要的容器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两位同学都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小华需要而小亮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若在量取水时俯视凹液面最低处(其他操作正确),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10%(填“>”或“<”或“=”).

(3)小亮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请你帮助他写好标签:

(4)小华同学配制氯化钠溶液有以下四个步骤:

A.量取水 B.称量氯化钠 C.装瓶写标签 D.计算

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2009学年广东省湛江市二中第二学期初三年级二月月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CuSO4、ZnSO4、FeSO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

(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化学式是________;固体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步骤④中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2009学年广东省普宁市华南学校九年级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化学试卷 题型:058

为了探究铁和铜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请根据实验室现有的仪器和药品条件(如下所列),通过填写下表,完成对实验方案的构思.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镊子

[实验药品]铁钉、铜片、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亚铁溶液、硫酸铜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扬州市联谊学校三月考初三化学试题 题型:058

某同学利用化工厂的废碱液(主要成分为Na2CO3,还含有少量NaCl,其它杂质不计)和石灰乳为原料制备烧碱,并对所得的烧碱粗产品的成分进行分析和测定.

[粗产品制备](1)将废碱液加热蒸发浓缩,形成较浓的溶液,冷却后与石灰乳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滤液进行蒸发结晶,制得NaOH粗产品.

[粗产品成分分析](1)取适量粗产品溶于水,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粗产品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通过对粗产品成分的实验分析,确定该粗产品中含有三种物质.

[粗产品含量测定]Na2CO3含量的测定: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取10.0 g粗产品,进行实验.

[说明]碱石灰是CaO与NaOH的固体混合物.E装置中的饱和NaHCO3溶液是为了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发生的反应为NaHCO3+HC1=NaCl十CO2↑十H2O.

(2)操作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C,在A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③称量G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C,慢慢滴加浓盐酸至过量,直至D中无气泡冒出;⑤打开弹簧夹C,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⑥再次称量G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0.48 g.

(3)问题探究 F中的试剂应为________,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H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若没有H装置,则测定的Na2CO3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事实上10.0 g粗产品只能产生0.44 g CO2.请你仔细分析上述实验,解释实验值0.48 g比正确值0.44 g偏大的原因(假设操作均正确)________

(4)数据计算

根据正确值0.44 g可求得粗产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NaOH含量的测定:该小组同学又另取10.0 g粗产品,逐滴加入20%的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盐酸的质量为36.5 g.放出CO2 0.44 g(不考虑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求原粗产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化学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58

小刚在化学实验室发现,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瓶口和橡皮塞上出现了白色粉末.小刚叫来小军和小红,共同探究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他们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这种白色粉末的成分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NaOH

②可能是Na2CO3

③可能是NaOH与Na2CO3的混合物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分别做了下面的实验.

(1)小刚取少量白色粉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生成.由此小刚认为白色粉末是Na2CO3

请判断小刚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小军认为白色粉末是NaOH.

请判断小军所得结论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红取少量白色粉末溶于水,向所得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由此判断白色粉末中含有________.为了验证猜想③,小红继续向溶液中滴加BaCl2试液至不再产生沉淀,然后过滤.你认为她接下来还应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在小红所做的实验中,若把BaCl2溶液换成Ba(OH)2溶液是否可行?请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化学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58

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时,某同学设计出如图所示的三种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③中的现象是________;

(2)上述三个装置中都能产生明显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

(3)另一位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与NaOH一定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4)请你进一步设计实验来证明CO2和NaOH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化学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58

某同学利用下图给出的化学试剂、实验仪器和实验用品设计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报告如下:

实验步骤及现象: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注入试管中,加入1~2滴酚酞试液,振荡,溶液变成红色;再往上述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观察到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消失;继续滴加盐酸,不再有明显的变化.

实验结论:盐酸与氢氧化钠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请你分析其报告,并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的实验能否充分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钠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怎样改进该同学的实验?请将实验的步骤、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以及简单的分析填写在下列空格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化学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58

(实验操作题)实验室欲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说明下图中A、B操作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加以改正.A操作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改正:________;B操作导致所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改正:________.

(3)托盘天平称量完毕后,砝码应________,游码应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化学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58

(实验方案设计题)要配制50 g质量分数20%的食盐溶液,现提供25 g质量分数为40%的食盐溶液、20 g质量分数为15%的食盐溶液及足够多的固体食盐和水,请选用上述的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题网九年级上化学鲁教版 鲁教版 题型:058

某学生为测定种子的呼吸作用,设计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正在萌发的种子及一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烧杯,经过一段时间后U形管的a、b两端有什么变化?请结合生物、化学、物理知识解释其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