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8068  108076  108082  108086  108092  108094  108098  108104  108106  108112  108118  108122  108124  108128  108134  108136  108142  108146  108148  108152  108154  108158  108160  108162  108163  108164  108166  108167  108168  108170  108172  108176  108178  108182  108184  108188  108194  108196  108202  108206  108208  108212  108218  108224  108226  108232  108236  108238  108244  108248  108254  108262  211419 

科目: 来源:200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侯氏制碱法所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现用下图所示装置来测定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铁架台、铁夹等固定装置已略去).

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准确称得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的干燥管D的质量为83.4 g;

③准确称得6.0 g纯碱样品放入装置B的广口瓶中;

④打开装置B的分液漏斗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⑤打开弹簧夹,往试管A中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得干燥管D的总质量为85.6 g.

试回答:

(1)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装置A中试剂X最适宜选用________.

(2)若没有C装置,则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E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4)请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1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我国海洋资源十分丰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可以通过高分子材料来淡化海水,还可以从海水中提取食盐、金属镁等重要的化学物质.

(1)海水晒盐所获得的粗盐中含有难溶性杂质和MgCl2、CaCl2、KCl等可溶性杂质.在实验过程中粗盐经过溶解、________、________可得到初步提纯.

(2)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设t1℃时,MgCl2、KCl和MgSO4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a、b、c,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

t2℃时,MgCl2、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

(3)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其主要步骤如下:

①电解熔融氯化镁的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

②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可以选用________,试剂B选用________.

③分离出Mg(OH)2后的NaCl溶液中还含有CaCl2、Na2SO4等杂质,为了获得NaCl溶液,在分离后的溶液中按照下图所示步骤进行实验即可.请将相关内容填写在图中相应的空格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Ⅰ.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CO还原CuO的实验.试回答:

(1)该装置存在一处不完善的地方是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选填序号:①加热 ②通CO)

(3)实验过程中,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Ⅱ.为分离从B装置排出的气体,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

(1)当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可分离等到________.

(2)然后关闭活塞a,再打开活塞b,又可分离等到________.

Ⅲ.对于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CuO已全部反应完),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CuO经CO还原不仅生成铜,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

②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溶于酸生成Cu2+和Cu.

[提出猜想]CuO经CO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铜外还可能含有氧化亚铜.

[实验验证]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验证实验方案(如下表).请填写有关内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题 题型:058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解某地区的地质情况,取回两块岩石样品A和B,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图中部分反应产物被略去).

(1)请你根据上图实验现象推断下列物质(主要成分)的化学式.

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E→G:________;

C→D:________;

A+G→I:________.

(3)所加试剂X可能是氧化物、酸、碱、盐中的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他会看到:

(1)实验1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2中澄清石灰水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淮安市2007年初中毕业暨中等学校招生文化统一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牙膏是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它通常由磨擦剂、发泡剂、粘合剂等组成.磨擦剂是牙膏的主要成分,约占牙膏质量的一半以上.为了测定一种以碳酸钙为磨擦剂的牙膏中碳酸钙的含量,同学们根据碳酸钙的性质设计了以下三种不同的方案(除碳酸钙外,这种牙膏中的其它物质不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且均溶于水):

方案一:将一定量的牙膏放入水中充分搅拌,然后进行  X  、洗涤、干燥等操作,称量出不溶物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二:将一定量的牙膏与过量的盐酸反应,用图1所示装置(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测量二氧化碳气体的体积(锥形瓶中液面高度变化忽略不计),利用该条件下二氧化碳的密度,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方案三:用图2所示装置,将一定量的牙膏与过量的盐酸反应,测量相关数据,推算出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老师针对三种方案提供了所需的仪器用品,同学们进行分组实验.实验中,同学们操作规范、计算无误.

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方案一中操作X是________,按照方案一进行实验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来得及完成实验,请写出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任写两条)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方案二中实验结果偏低,写出一条可能的原因:________,你的改进方案是:________

(3)方案三中实验结果偏高,原因可能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甲同学在探究酸的性质时,误把H2O2溶液当作酸与Fe2O3粉末混合,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他联想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猜想]Fe2O3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甲同学依次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 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缓慢分解.

实验二 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 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________

实验三 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 g.说明________

[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________

[拓展]下表是丙同学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十堰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实验室有一包由两种盐(不含氢元素)组成的白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损的未知酸溶液.为了确定各自成分,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已知,气体A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固体B是农业上常用的由两种元素组成的钾肥.则:气体A是________;未知酸溶液是________;组成白色粉末的两种盐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初级中学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能否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实验药品]稀硫酸、稀氢氧化钠溶液、碳酸钾溶液.

[实验仪器]试管、滴管、10 mL量筒等

[设计方案并实验]

小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 mL稀硫酸,逐滴加入  ①  溶液,振荡后,再滴入V1mL  ②  溶液,实验过程中无气泡逸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小伟同学的实验:在试管中加入2 mL稀硫酸,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滴入碳酸钾溶液,有气泡逸出,继续滴加碳酸钾溶液至恰好无气泡时,共消耗碳酸钾溶液V2mL.

小明同学的判断:小江的实验说明能用碳酸钾溶液来验证;小伟的实验还不能,需再做一个实验才能说明.

实验并判断:另取一支试管,加入2 mL稀硫酸,  ④  (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判断依据).

结论:能用碳酸钾溶液验证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反思:在小江的实验中,碳酸钾溶液的作用是  ⑤  (填字母).

A.仅是反应物  B.相当于指示剂  C.作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7年江苏省南通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8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________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________,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 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Δt(如下表).

(1)表中x________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________________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