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四川省德阳市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9
小兵和小东是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成员,他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单质碳能够在高温时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得到金属单质.于是,他们用木炭与CuO进行了如下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他们的这次活动,并解决的关问题:
[提出问题]
木碳与氧化铜反应除生成单质铜外,另一种生成物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1)可能是CO.
(2)可能是CO2.
[设计实验方案]
(1)检验CO2的方法是________.
(2)为了检验CO,他们设计的方案是:把小动物放在收集的气体中,观察能否存活.后经充分研究后,认为此方案不可行,其不可行的理由是________.
他们在互联网上用Google收集到这样一条信息:把滤纸浸泡在磷钼酸和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溶液中制成的试纸遇CO立即变成蓝色,而遇CO2不变色.
[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图如下:
[反思与评价]
如果A装置中的试管口高于试管底部,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达州市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9
为了探究物质在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同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根据要求,请回答:
[实验现象]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__,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________(选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的结论为:________________;乙小组的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达州市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9
为了研究炼铁原理,我市某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按下图所示,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进行实验,现请你一起参与.
(1)该实验开始时,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再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硬质玻璃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反应停止后,同学们对冷却后玻璃管内固体物质的组成成分产生了兴趣,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请将你的猜想写出: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宿迁市2006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化学部分 题型:059
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
(2)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图)约1 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__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________温度最高;
(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 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
如果观察到________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长春市2006年中考理科综合试卷化学试题 题型:059
要从BaCl2和NaOH混合固体中获得纯净的BaCl2,设计方案如下:
(1)方案一: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过滤、蒸干.该方案不合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方案二,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再加入适量的Cu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蒸干.该方案不合理的原因是________.
(3)合理的方案是:将混合物溶于足量的水,先用适量试剂①把BaCl2转化为含钡不溶物,过滤;再用足量试剂②将不溶物转化为BaCl2溶液,蒸干.所用试剂①和试剂②依次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四川省自贡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试题(非课程改革卷) 题型:059
合理利用化学反应可以造福人类.请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在括号中注明反应的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1)利用氧化钙作食品干燥剂吸收水分________;
(2)利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________(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6年湖北省黄冈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课改区) 题型:059
下面是学习了化学第二单元课题3后,进行“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和氧气性质”的探究,请你回忆并回答下列探究内容:
(1)制取并收集两瓶氧气时,我用了________________等仪器和药品.
(2)制取操作过程中,氧气收集完成后,停止加热时,我是先________,然后再________.
(3)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本流程我探究的内容是________.C操作,为了使________与氧气完全反应,我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4)D操作用烧杯倾倒的液体是________,得出的探究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 题型:059
小林仔细阅读加碘自然盐包装袋上的说明(部分说明如下图所示),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并进行实验探究.
问题一:食盐加碘可以有效地预防________
问题二: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于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下:
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后,小林建议妈妈烧菜时最好是菜出锅前再放碘盐.
问题三:烧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性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1)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质量、加热的________和________均相同,溶液的________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2)实验中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氢氧化钠 B.纯碱粉末 C.食盐晶体 D.食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福建省南平市中考化学试题 题型:059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9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题型:059
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溶液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了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所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