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8140  108148  108154  108158  108164  108166  108170  108176  108178  108184  108190  108194  108196  108200  108206  108208  108214  108218  108220  108224  108226  108230  108232  108234  108235  108236  108238  108239  108240  108242  108244  108248  108250  108254  108256  108260  108266  108268  108274  108278  108280  108284  108290  108296  108298  108304  108308  108310  108316  108320  108326  108334  211419 

科目: 来源:盐城市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模拟试卷-新人教 题型:059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对一包因敞口放置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产生了兴趣,想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过程.

[提出问题]: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知识准备]:

(1)氢氧化钠不能敞口放置的原因是:________

(2)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之一是向样品中加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3)判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另一种方法是将样品溶于水,再向样品中加澄清石灰水,看是否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4)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混合物中加入盐酸时,盐酸先与氢氧化钠反应,再与碳酸钠反应;

[设计方案]:

甲组同学:称取16.40 g样品,放入足量的盐酸直到反应停止,共收集到4.40 g二氧化碳.(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乙组同学:称取16.40 g样品,加水配成溶液,再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洗涤、干燥,共得到白色沉淀10.00 g.(设计思路:根据样品与石灰水反应生成沉淀碳酸钙的质量,先求出碳酸钠的质量,再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解决问题]:

(1)乙组同学判断石灰水是否过量的方法是________;

(2)根据两组同学的实验结果,请你帮助他们计算出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甲组同学:

乙组同学:

[交流与反思]:

在交流时,老师问同学们“能否用上述实验所得的数据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甲乙两组的同学都一致认为可以.但小明思考后,觉得甲、乙两种方案都不妥,理由是:________;

小明又重新设计新方案:

[设计方案]:

先用电子秤准确称取16.40 g变质的NaOH样品放入锥形瓶中,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样品的总质量为51.40 g,再把175.00 g 7.3%稀盐酸平均分成4份依次加入样品中,每次充分反应用电子秤秤得锥形瓶及所盛物质的质量,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解决问题]:

请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不要求写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盐城市2007年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模拟试卷-新人教 题型:059

[2007年1月17日新华社消息]国家卫生部对《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全面修订和完善.新标准为国家标准,对饮用水增加了亚硝酸盐、溴酸盐、贾第虫和隐孢子虫等危及人健康的有害物检测指标.新标准于2007年元月7日起强制执行.新标准水质指标将从以前的35项,增加到106项.这意味着今后居民饮用水有更多的检测项目把关.

我市河流众多,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洁净的塑料瓶分别从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中,取回一定量的水样进行研究.请回答下列各小题:

(1)

经测定,甲、乙、丙、丁四条河流的pH如图所示,则河水呈碱性的河流是

[  ]

A.

B.

C.

D.

(2)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还测定出水样中含有氮、磷、钠等,这里的氮、磷、钠是指

[  ]

A.

元素

B.

分子

C.

原子

D.

单质

(3)

加氯消毒是我国城市供水传统而主流的消毒方式,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面对污染加重,过多采用加氯方式反而会对水质安全有负面影响.因此,新标准在水处理工艺上重新考虑安全加氯对供水安全的影响,增加了与此相关的检测项目.为测定水样中氯离子含量,需2%的硝酸银溶液.若用硝酸银晶体配制100 g该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4)

上述溶液配制过程中,在用量筒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过程均正确),则所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

过去因为水源比较清洁,污染较小,水处理主要的任务是去除水中浊度与细菌病毒.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水源水质污染主要是有机物污染、内分泌干扰物污染等,因此,新标准中新增的毒性指标更多关注于此.下列造成水污染的物质中常含有机物的是

[  ]

A.

含硫酸的废水

B.

含烧碱的废水

C.

含农药的废水

D.

含碳酸氢铵的农业污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2007年中考化学模拟预测卷(十四) 题型:059

化学反应往往伴随着一些现象发生,但CO2与NaOH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为了通过一些现象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反应,某班同学分两组作了如下探究实验:

(1)

第一组同学把一支收集有CO2的试管倒立在装有饱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如图所示),看到试管内液面上升.这种现象是因为试管内外产生

[  ]

A.

温度差

B.

重力差

C.

压强差

D.

浮力差

(2)

第二组同学从中得到启发,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A现象为________,B现象为________,C现象为________.你认为以上设计能达到实验要求的是________(填序号).

(3)

同学们经过分析讨论,认为第一组的实验中产生液面上升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因为CO2与溶液中的NaOH反应,消耗了CO2,你认为另一种原因是________,为了进一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他们设计了如下方案:取上述实验后的溶液,第一组同学滴加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第二组同学滴加________,现象为________.他们虽然看到的现象不同,但都可以证实CO2与NaOH溶液已经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2007年中考化学预测试题(一) 题型:059

为了对一包放置很久的干燥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进行探究,小明提出了两项探究任务:

(1)探究干燥剂是否失效;

(2)探究失效的干燥剂的主要成分是否是氢氧化钙.他设计了以下的探究方案:

你认为探究(2)是否严密?________

请说明原因________

你认为以CaO为主要成分的干燥剂在空气中放置久了,除能转化为Ca(OH)2外,还可能转化为________,请简单说明验证的思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陕西省2007年中考化学预测试题(一) 题型:059

小海探究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其温度的变化后,由于疏忽,未将盛氢氧化钠固体试剂的瓶塞塞紧,一段时间后,它可能变质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小海对该样品进行了系列探究:

[提出问题1]:该样品真的变质了吗?

[实验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里,加入适量的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再向其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________说明样品真的变质了.

[提出问题2]:该样品是部分变质还是全部变质?

[实验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烧杯里,加适量的水,搅拌,全部溶解后,再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溶液,然后过滤,再向滤液里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变成红色,说明该样品是部分变质.

[提出问题3]:怎样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实验方案3]:将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然后过滤,再将滤液蒸干,即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东营市二OO七年中等学校招生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9

某学校的探究性学习小组发现,铜绿[Cu2(OH)2CO3]受热分解后,除生成CO2和水蒸气外,试管中还有一些黑色粉末状固体.他们通过实验探究,分析黑色固体的组成,并验证产生的气体.请填空:

(1)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

(2)猜想与假设:黑色固体可能是:a.炭粉b.氧化铜c.________

(3)查阅资料:炭粉和氧化铜均为黑色固体,其中炭粉不与稀酸反应,也不溶于稀酸,而氧化铜可与稀酸反应而溶解.

(4)设计实验方案:

向试管中的黑色固体滴加足量的________(填化学式)溶液,充分反应后,观察固体的溶解情况和所得溶液的颜色.

(5)现象与结论:

如果猜想a正确,则现象为________;若现象是________,则猜想b正确;假如现象为________,则猜想c成立.

(6)已知:无水硫酸铜固体为白色,遇水蒸气则变为蓝色.若用如图装置验证两种气体生成物,应将生成的混合气体先通过________装置.当将气体通入装置A进行验证时,气流应从________口通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初中2007级毕业暨中考模拟试题(五)、化学 题型:059

  有A、B、C三种溶液,已知的信息是:

  ①A里含有氯离子,B里含有钾离子,C是碱溶液(易溶);

  ②将A与C混合后,产生红褐色沉淀;

  ③将B和C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该沉淀中加入稀硝酸后会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断:

(1)

上述三种溶液分别为(用化学式表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

请写出实验中所发生的任意两个化学变化的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精编教材全解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沪教版 题型:059

某班学生在野炊时用石灰石堆成简易灶台做饭.野炊后有同学从灶台内侧敲下几小块石片,带回实验室研究其在灼烧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请你参与此项研究.

(1)根据你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反应中可能有________生成,支持这个假设的

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2)请你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3)如果要研究该石片中参加反应的碳酸钙质量,请你再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不要求具体计算):

步骤一: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

步骤(  ):________;

步骤(  ):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精编教材全解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沪教版 题型:059

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1)

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________.

(2)

甲同学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

乙同学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________.

(3)

本实验条件下,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楼房间中逃离,正确的方法是

[  ]

A.

用毛巾捂住鼻子

B.

成站立姿势跑出

C.

沿墙角迅速爬向门外

D.

打开窗户跳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精编教材全解 化学 九年级 上册 沪教版 题型:059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A、B两同学分别设计了探究实验的方案.A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如图甲所示.B同学的实验方案是取四朵用石蕊试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按图乙进行实验,观察小花颜色变化(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

请你对A、B两同学的实验探究方案进行评价:

(1)哪个同学的方案合理________.

(2)该方案合理的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