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8164  108172  108178  108182  108188  108190  108194  108200  108202  108208  108214  108218  108220  108224  108230  108232  108238  108242  108244  108248  108250  108254  108256  108258  108259  108260  108262  108263  108264  108266  108268  108272  108274  108278  108280  108284  108290  108292  108298  108302  108304  108308  108314  108320  108322  108328  108332  108334  108340  108344  108350  108358  211419 

科目: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十八校2012届九年级4月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9

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开展“废物利用、减少污染”的活动中,取某工厂合金废料(含铝、锌、铜)进行如下实验:(提示:铝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而其他金属不能)

(1)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2)固体A的成分是________;操作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黑色固体C加适量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

(4)图中由含铝的钠盐制备氯化铝有两种途径,你认为合理的途径是________(填:“Ⅰ”或“Ⅱ”),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安阳市2012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9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A装置中的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其原因是用该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其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若采用C装置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则C瓶中放的干燥剂应是什么物质?并指出气体的进出方向.

(4)请列举一条二氧化碳的性质,并写出验证这条性质的实验方法.

(5)若在实验室中制取5.6 L氧气.则需要含过氧化氢10%的过氧化氢溶液多少克?(氧气的密度为1.43 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安阳市2012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9

某化学兴趣小组要对实验产生的废液进行研究.已知废液中可能含有硝酸钾、锰酸钾、氯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请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

(1)首先,观察废液为无色,则废液中一定不含什么物质?

(2)然后,测试废液的pH为13,则废液中一是含有什么物质?

(3)接下来,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则废液中一定还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河南省安阳市2012届九年级5月中考模拟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9

(1)红磷燃烧除需要氧气,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2)按下图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要达到实验目的,反应物或装置方面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答出一条即可)

(3)该实验还可说明氮气具有汁么性质?(答出一条即可)

(4)写出该实验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2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题型:059

对碳酸钙、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三种碳酸盐的性质比较:

在1、2、3三试管中依次加入碳酸钙、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各少量固体(各2份).

第一份:在1、2、3三试管中各倒入少些水并振荡至充分溶解,用玻璃棒蘸取液体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可测定三种物质的pH.实验时要多次使用玻璃棒,所以,每次测定后应对玻璃棒进行________处理.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上述三种碳酸盐水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试管编号):试管________>试管________>试管________.

将1、2、3三试管置于烧杯内热水水浴.根据你的实验结果和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出三种碳酸盐的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盐的组成分类,碳酸钙、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依次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初步推想,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的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份:在1、2、3三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都能观察到________.

要鉴定该气体,你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

碳酸钙和适量稀盐酸反应至气泡逸出不明显后,测得其残留液pH等于2.此时取适量反应后溶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pH为纵坐标,时间s(秒)为横坐标]:

①写出BC“平台”段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②CD段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市景范中学2012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题型:059

假日里,同学们在帮忙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石灰水试剂瓶瓶壁和瓶塞周围有一些白色粉末.为了弄清楚白色粉末的成分及形成原因,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1)对白色粉末成分的猜想和成因分析:

经过反复思考,同学们认为白色粉末还可能是它们的混合物.

(2)设计实验:甲同学取白色粉末装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振荡,发现有白色固体不溶解,于是他得出粉末中一定有CaCO3的结论.乙同学查阅了溶解性表(如下图),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________.

为了得出较严密的结论,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中学2012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题型:059

某制碱厂以海水为主要原料生产纯碱(碳酸钠)和其他副产品.

(一)将海水进行处理后获得精盐水.海水中,除氯化钠外,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硫酸钠等杂质.其处理的主要流程如下: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2)操作Ⅰ的名称是________.

(3)操作1所得的沉淀是混合物,其成分有:BaSO4、Mg(OH)2、________(填化学式).

(4)向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二)将精盐水制成饱和溶液,先向其中通入足量的氨气,再向其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至有大量晶体(碳酸氢钠,NaHCO3)析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H4Cl+NaHCO3↓;将晶体转移出来后,加热至不再有气体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纯碱.

(1)加热晶体碳酸氢钠获得纯碱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称取一定质量的纯碱样品,经多次充分加热后,再称重,质量无变化;另取少量纯碱样品加入适量水,样品完全溶解,向该溶液中加入过量稀HNO3,再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根据上述实验可确定纯碱样品含有杂质________(写化学式).

(三)为测定上述方法获得的纯碱产品中碳酸钠的纯度.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纯碱产品进行检测.取22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4.6%的稀盐酸并不断振荡.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滴加盐酸过程中首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HCO3+NaCl;然后发生的反应是:NaHCO3+HCl=NaCl+H2O+CO2↑.在上述过程中烧杯中溶液质量与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1)某同学认为,在上述纯碱含量测定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能使测定误差减小,其理由是________.

(2)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标明二氧化碳质量的相应数值)

(3)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中学2012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题型:059

小华同学为探究实验室中三种碳酸盐: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碳酸钙的性质,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1]

小华打开盛放碳酸氢铵固体的试剂瓶,闻到有氨臭气味,用湿润的________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变________,证明是氨气.

取少量碳酸氢铵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许水振荡.完全溶解后,,向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为无色.将试管放入60℃热水中加热,很快观察到碳酸氢铵溶液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闻到较浓的氨臭味,同时,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红色.

(1)实验证明,碳酸氢铵易分解产生氨气,同时产生另一种气体和水.写出碳酸氢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溶液中的酚酞由无色逐渐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

(3)小华根据碳式碳酸铜和碳酸钙分解的条件,得出这三种固体的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实验,小华联想到农村在存放“碳铵”(碳酸氢铵)化肥时应该注意________.

[实验2]

小华各取三种固体试剂少许于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 1∶2的盐酸溶液.观察到三支试管中均有________的现象,其中,________与盐酸反应的速率最快.

(1)由实验可知,三种碳酸盐均能与稀盐酸反应,写出碱式碳酸铜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根据实验现象,你认为实验室________(能或否)用碳酸钙固体粉末代替石灰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江苏省无锡市华仕初中2012届九年级中考模拟(5月)考试化学试题 题型:059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Na2CO3、NaHCO3的性质后,了解到它们都能与盐酸反应产生CO2气体,那么如何鉴别Na2CO3和NaHCO3呢?带着这样的疑问,他们进行了下列探究:

[查阅资料](1)Ca(HCO3)2可溶于水;

(2)NaHCO3固体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猜想](1)甲同学认为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认为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甲、乙两同学的猜想是依据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2CO3溶液反应均有沉淀产生;又知道Ca(HCO3)2可溶于水,因此猜测澄清石灰水、CaCl2溶液分别与NaHCO3溶液混合不会产生沉淀,从而鉴别出两种溶液.

(3)丙同学认为固体Na2CO3、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鉴别.

[实验探究](1)甲同学在两支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各加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两支试管中的现象相同,均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与猜想不一致,即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2)乙同学将CaCl2溶液加入到分别盛有少量Na2CO3、NaHCO3溶液的试管中,发现两支试管中也都产生了白色沉淀,实验结果出乎意料,但根据观察到的其他实验现象,他认为仍可用CaCl2溶液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

(3)丙同学分别取了一定量的Na2CO3、NaHCO3固体于大试管中加热(如图所示):

①加热Na2CO3时,开始即见小试管中有少量气泡产生,继续加热,气泡逐渐减少,未见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加热NaHCO3时,丙同学观察到实验现象与①不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是合理的.

[问题讨论](1)小组同学对上述实验展开了讨论,对甲同学的两个实验进行了比较,并从物质在溶液中解离出不同离子的微观角度分析了原因(如图1、图2).请写出Na2CO3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写出NaHCO3与澄清石灰水混合时参与反应的离子:________.

(2)乙同学的两个实验中,大家对CaCl2与Na2CO3溶液的反应比较熟悉,而对CaCl2与NaHCO3溶液混合产生的现象难以理解,同学们又进一步查阅了资料,了解到CaCl2与NaHCO3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2+2NaHCO3=CaCO3↓+2NaCl+CO2↑+H2O,因而同学们知道了乙同学是通过观察到________现象来鉴别Na2CO3和NaHCO3溶液的.

至于CaCl2与NaHCO3溶液为什么能发生上述反应,老师指出其反应原理较复杂,有待于今后学习中进一步探究.

(3)丙同学在加热Na2CO3固体时,开始产生少量气泡的原因是________;根据你分析:Na2CO3受热________分解(填“易”或“不易”).在加热NaHCO3固体时,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任写一种).

[拓展应用](1)固体Na2CO3中混有少量NaHCO3,可通过________方法除去.

(2)把105 g氯化钙溶液与100 g 5.3%的碳酸钠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完整的解题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吉林省实验中学2012届九年级学业水平阶段检测(五)化学试题 题型:059

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如果有多种因素同时影响某一实验结果,当我们要探究其中的一种因素时,就要使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以探究此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实验探究]哪些因素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

因素1:溶质的种类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

[操作步骤]在常温下,用量筒各量取5 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NaCl、KNO3、Ca(OH)2各2 g,振荡,观察各物质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少量NaCl未溶,试管②中KNO3全部溶解,试管③中有多量Ca(OH)2未溶.

[实验结论]在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固体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因素2:温度(以KNO3为例)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__.

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KNO3)

[操作步骤]用量筒各量取用量筒各量取5 mL蒸馏水,分别加入①、②、③三支试管中,再分别加入5 gKNO3晶体,将试管①保持在常温下,将试管②加热并保持在40℃,将试管③加热并保持在60℃,振荡,观察各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实验现象]试管①中有多量KNO3未溶,试管②中有少量KNO3未溶,试管③中KNO3全部溶解.

[实验结论]在不同温度下,固体物质(KNO3)在水里的溶解度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