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后,将变成不饱和溶液 |
B.t1℃时甲物质和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C.t2℃时将70g甲物质加入100g水中,可得到170g溶液 |
D.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乙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仍是饱和溶液 |
B.t1℃时,甲和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均形成饱和溶液 |
C.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相等 |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60g甲,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如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20℃的饱和溶液X降温到10℃,溶液X仍然是饱和溶液 |
B.a点表示30℃时,X的溶解度为60g |
C.b点表示20℃时X、Y的溶解度相等 |
D.同质量的X、Y饱和溶液从30℃降到10℃时,析出的Y大于X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表示的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35℃时100g甲的溶液中含甲的质量60g |
C.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D.10℃时甲、乙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一定大于NaCl溶解度 |
B.2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31.6gKNO3 |
C.t℃时,NaCl和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D.50℃的NaCl饱和溶液降温到20℃时变成不饱和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某固体混合物M可能含有Na2CO3、NaOH、NaCl、Na2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学生为探究M的组成设计了下列实验,请根据实验补充其中部分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完成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 论 |
(1)取少量M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 溶液变为红色 | 说明M的溶液显 性. |
(2)在上面所得溶液中滴入足量盐酸. | 溶液变为无色,无气体放出. | 原M中肯定含有 . 肯定不含 . |
(3)另取少量M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入适量的 溶液和过量的稀硝酸,过滤. | 有白色沉淀产生;得无色滤液. | 原M中肯定含有Na2SO4. |
(4)在上面(3)所得无色滤液中滴入几滴AgNO3溶液. | | 原M中肯定不含Na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甲、乙、丙、丁分别是石蕊溶液、稀硫酸、碳酸钠溶液、澄清石灰水中的一种,若用四个圆表示四种溶液,两圆相交部分为两溶液混合后出现的主要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丁是 ;通常其用途为 .
(2)甲和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反应类型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一”表示两物质间能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碳元素,A为黑色固体;D、E、F三种物质中都含有钙元素,F可作干燥剂.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式为 .
(2)反应③能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写出反应①和②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化合物A、B、C都含三种元素,其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均为1:2.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在图示的三个化学反应中(“→”表示转化关系):一个反应有沉淀生成,另一个反应有气体生产,还有一个反应既有沉淀又有水生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的化学式 ;
(2)写出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
(1)溶液X是 (填“酸”、“碱”、“盐”)。
(2)若X是稀硫酸,B是氧化物,则X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X是稀盐酸,C是单质,则C的名称是 。
(4)若X是稀硫酸,D是碱,则X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