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10分)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某兴趣小组进行图12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
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12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1)。
(4)连接A、B、C装置, 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 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1)。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的目的是 。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
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填“有”或 “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有一种神奇的蜡烛,点一任你怎么吹也吹不灭,而且看上去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普通蜡烛由石蜡和蜡烛芯制成,而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当蜡烛燃烧时,金属并不燃烧;但当蜡烛吹灭后,未冷却的金属接触到氧气就发生燃烧,从而使蜡烛复燃.
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某种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实验 |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 打火石呈银白色 | 该金属一定不是 . |
2 |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有无色气体产生, |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每空2分,共10分)
益阳市生产的松花皮蛋全国闻名。将水、生石灰、纯碱、食盐按100∶11.2∶5.3∶3.5的质量比混合而成料浆,将鲜鸭蛋粘上料浆密封一段时间即可得到松花皮蛋。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料浆澄清液(“料液”)的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
料液的主要成分(H2O除外)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实验小组的同学通过充分讨论,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料液中一定含有NaOH、NaCl、Ca(OH)2
②料液中一定含有NaOH、NaCl、Na2CO3
【对猜想的解释】
(1)料液中一定没有CaO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料液中一定存在NaOH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Ⅰ.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料液显红色。
Ⅱ.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Na2CO3溶液,料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Ⅲ.取适量料液放入试管中,滴加稀盐酸直到过量,没有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
(3)该料液中含有的物质除NaOH与NaCl外,还一定含有________(填化学式)。
【交流与拓展】
(4)松花皮蛋味道鲜美,但直接食用会稍有涩味。如果将松花皮蛋蘸上食醋食用,则轻微涩味会被去除,味道变得更为鲜美可口。请你说明食醋可以去除松花皮蛋涩味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5)现在有的皮蛋厂直接用烧碱(NaOH)代替生石灰和纯碱,但制得的皮蛋口感不如益阳产松花皮蛋。烧碱一定要密封保存,其理由是____________(选序号填空)。
A.烧碱易吸水潮解 | B.烧碱易吸收空气中的CO2而变质 |
C.烧碱具有强腐蚀性 | D.烧碱溶于水时放出热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6分)某小组同学将Ba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将反应后的液体过滤,并探究滤液的成分,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问题与发现】Ⅰ.BaCl2溶液与H2SO4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Ⅱ.滤液里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猜想1:滤液里的溶质只有HCl;
猜想2: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H2SO4;
猜想3:滤液里的溶质有HCl和 。
【探究与验证】
| 实验操作 | 现 象 | 结 论 |
甲 | 取少量滤液,加入少量锌粒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2成立 |
乙 | 取少量滤液,加入少量的Na2SO4溶液 | | 猜想3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6分)在化学课上,甲同学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到盛有CO2的集气瓶中,钠在其中继续燃烧,反应后冷却,瓶底附着黑色颗粒,瓶壁上粘附着白色物质。
【提出问题】黑色颗粒和白色物质是什么?
【进行猜想】甲认为黑色颗粒是 ,白色物质可能是Na2O或Na2CO3或 ,乙同学还认为白色物质是氢氧化钠。
甲同学立刻认为乙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其理由是: 。
【查阅资料】氧化钠为白色粉末,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 Na2O+H2O ="=" 2NaOH
【实验探究】甲同学对白色物质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方案1 | 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成红色 | 白色物质 为Na2O |
方案2 | ①取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振荡,样品全部溶于水,向其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 | 出现白色沉淀 | 白色物质 是 。 |
②静置片刻,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5分)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四瓶长期存放且失去标签的溶液,现标为A、B、C、D,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的一种。
【提出问题】如何区分出四种溶液?
【进行实验】组长楠楠同学的实验如图所示:
【表达与交流】楠楠同学取少量A溶液,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楠楠同学由此得出结论:A是碳酸钠溶液。
萍萍同学不同意楠楠的观点,她的理由是(1) 。
经过交流,两人一起制订了新的实验方案:另取少量A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2) 溶液,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3) ,
过滤后,取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为红色,由此证明了楠楠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同时确定了A。
两位同学取B、C、D样品继续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收集证据】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C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D中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解释与结论】通过实验,两位同学最终区分出了四种溶液。请将B、C、D三瓶溶液中
溶质的化学式分别标在试剂瓶的标签上(4)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楠楠和萍萍两位同学在上述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长处是
(5) 。(写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8分)小明家有包开启了的小苏打,久置在灶台上方,可能因受热而变质。小明为此开展了探究,请分析其过程完成填空。
【查阅资料】
① 2NaHCO3Na2CO3+ CO2 ↑ + H2O
② NaHCO3+ NaOH = Na2CO3+ H2O
③ 2NaHCO3+ Ca(OH)2= CaCO3 ↓ + Na2CO3+ 2H2O
④ Ca(HCO3)2+ Na2CO3= CaCO3 ↓ + 2 NaHCO3
⑤ Na2CO3受热不分解,NaHCO3、Ca(HCO3)2都能溶与水。
【假设猜想】
假设一:小苏打没有变质,化学成分为 NaHCO3;
假设二:小苏打完全变质,化学成分为 ;
假设三:小苏打部分变质,化学成分为 。
【实验方案】
可选药品:①Ca(OH)2溶液 ②CaCl2溶液 ③NaOH溶液 ④稀盐酸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操作一:取小苏打样品少量溶于足 量水后,加入过量的 (填药品编 号,下同),观察,如有沉淀,则继续进行下一步操作。 操作二:待操作一中反应充分后过 滤,并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的 ,观察。 | 操作一中无沉淀出现 | 假设一成立 |
| 假设二成立 | |
| 假设三成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现甲、乙两化学小组安装两套如下相同装置,通过测定产生相同体积气体所用时间长短来探究影响H2O2分解速率的因素。
(1) 下列方法能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是______。
A、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向分液漏斗中注入适量蒸馏水,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如果分液漏斗颈部能形成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B、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加热锥形瓶,如果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加热后注射器活塞回到原来位置,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C、关闭分液漏斗活塞,用力将注射器活塞外移(右移),停止用力后,注射器活塞不移动,则气密性良好,反之气密性差。
(2)MnO2催化下H2O2分解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甲小组有如下实验设计方案,完成下表。
实验编号 | 实验目的 | 温度 | 催化剂 | 浓度 |
甲组实验Ⅰ | 探究 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25℃ | 二氧化锰 | 10mL 2%H2O2 |
甲组实验Ⅱ | 25℃ | 二氧化锰 | 10mL 5%H2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同学们利用“硫酸、硝酸铵、氢氧化钠、碳酸钾”四种物质的溶液进行探究学习,完成下列各问:
【实验探究】
(1)A、B、C、D四组同学分别进行了下列实验
写出下列的两个化学方程式:
①A中的反应
②D中的反应
【挖掘实质】
下图是A组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化学反应的实质可以表示为H++OH-=H2O
【实践运用】
完成试验后,四组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再将废液过滤,得到无色溶液和白色沉淀,用无色溶液滴加紫色石蕊试剂,变为红色。
(1)①溶液中的白色沉淀一定是 ,理由是
(2)废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离子是
(3)为了验证该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否存在,我设计如下实验进行验证
溶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可能含有 | ②取滤液滴加 | 现象明显 | 含有该离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探究题
化学课上老师为大家做了一个“燃纸成铁”的趣味实验,将一张滤纸(组成元素为C、H、O)用FeC13浓溶液润湿,在酒精灯上烘干后点燃,滤纸变黑、红热,最终生成黑褐色物质.老师告诉大家: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聪明的小明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黑褐色物质中真的含有铁单质吗?
【探究过程】
Ⅰ小明先从反应物元素组成分析,认为:因为 ,所以反应后可能有铁单质生成.
Ⅱ(1)为获得实验证据,小明做了实验1.
实验1:将黑褐色物质放入稀盐酸中,发现有连续微波气泡产生,若黑褐色物质中含有铁单质,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小刚提出疑问是:由反应物的组成分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物质不一定是铁单质,还可能是 (填化学式).
小明查阅资料得知,在高温条件下不可能生成此类物质.
(3)为进一步证明黑褐色物质中有铁单质,小明又做了实验2.
实验2:将黑褐色物质放入 溶液中,观察到 .
【得出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探究,证明黑褐色物质中确实含有铁单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