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0989  10997  11003  11007  11013  11015  11019  11025  11027  11033  11039  11043  11045  11049  11055  11057  11063  11067  11069  11073  11075  11079  11081  11083  11084  11085  11087  11088  11089  11091  11093  11097  11099  11103  11105  11109  11115  11117  11123  11127  11129  11133  11139  11145  11147  11153  11157  11159  11165  11169  11175  1118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消耗的能源急剧增加,森林、草原遭到破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上升.二氧化碳气体能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那样,使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的热量不易散失,从而使全球变暖,这种现象叫“温室效应”.有人认为,全球变暖将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升高,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使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下面我们对二氧化碳有关问题进行探究.
(1)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______(填序号)
①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化石燃料的燃烧;③死亡动植物的腐烂;④某些矿物如CaCO3等的加热分解.
(2)啤酒(或可乐、雪碧等)是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其中含有二氧化碳、水等物质.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法检验瓶装啤酒(或可乐、雪碧等)中的二氧化碳.
方法一:______;
方法二:______.
(3)右图所示是一个现代化植物生产车间(温室),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气肥可通过调节二氧化碳来补充.
①在这个温室中,以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无土栽培蔬菜,满足了植物对温度及矿质元素的需求,要实现通过补充CO2使作物增产,所需的另一条件是______.
②此温室可视为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构成该系统的生产者是______.若此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在不通入CO2的情况下,每天只在6:00~18:00接受日光照射,请在右图的坐标上画出6:00~24:00该温室内CO2浓度的变化曲线(0:00~6:00的曲线已经绘出).
(4)①实验室制取大量CO2气体,是否能用稀硫酸和大理石为原料?______(填“是”或“否”)为什么?______.
②甲图是实验室制备CO2的装置图.该装置的特点是:打开弹簧夹,大理石和盐酸接触,发生反应;关闭弹簧夹后,盐酸被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压回长颈漏斗,与大理石分离,停上反应.用该装置制备CO2可起到节约药品和取用方便的效果.A、B、C、D装置中哪些可以起到与甲图装置相同的效果?______(填写编号).
(5)写出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小明在完成浑浊河水的过滤实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问题:
(1)将一些浑浊的河水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少许净水剂______,搅拌使其溶解.
(2)将烧杯中的上层清液倒入另一只烧杯中,余下液体按照如图所示进行过滤:
①写出过滤装置中用到的仪器、用品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②过滤时应注意:
漏斗内液体的液面应______(填“高”或“低”)于滤纸边缘.
③液体应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此时的玻璃棒的作用:______.
④漏斗下端应靠在烧杯内壁上,目的是:______.
⑤过滤后得到的液体是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⑥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在实验室里可用________或________来制取氧气.当用________制取氧气时,通常加入二氧化锰,这时,二氧化锰起________作用,反应完毕后,当把二氧化锰分离出来,发现此时的二氧化锰的________和________没有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人类为了维持生命和健康,必须摄取食物.人们通常将食物中的______等称为营养素.(除水外至少写出三种)
(2)在市场上销售的“高钙牛奶”、“加碘食盐”、“葡萄糖酸锌”等食用品中,所说的“钙”、“碘”、“锌”应理解为______.
A.原子B.元素C.离子 D.单质
(3)为减少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超市禁止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的意义是______.
A.节约资源B.保护生态环境C.提高生活水平 D.避免滥用塑料袋
(4)小明同学查阅资料发现:市售塑料袋有的用聚乙烯[(CH2CH2n]制成,有的是用聚氯乙烯[(CH2CHCl)n]制成;且可通过点燃的方法鉴别聚乙烯和聚氯乙烯.试回答:
①聚氯乙烯的组成元素有______种.
②如果塑料购物袋点燃时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这种塑料袋可能是用______制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1. A.
    金刚石、干冰、冰水共存物
  2. B.
    水、氯化氢气体、液化石油气
  3. C.
    液态氧、蒸馏水、透明的河水
  4. D.
    天然气、煤、石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叠氮化钠(NaN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查阅资料]
①NaN3受撞击会生成Na、N2
②NaN3遇盐酸、H2SO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 NaOH的混合物.
④NaN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2,再将NaNH2与N2O反应可生成NaN3、NaOH和氨气(NH3).
[问题探究]
(1)汽车经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3迅速分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工业级NaN3中常含有少量的Na2CO3,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3样品中含有Na2CO3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 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2CO3的纯度,小组内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以,其理由可能是______.
②小刚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设计了装置II.请分析:装置II中A的作用______;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根据装置II,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硫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正确顺序为______(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4)该小组对某一工业级NaN3样品进行检测.取100克该样品于烧杯中,加水将其溶解,然后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并不断振荡.
首先发生的反应是:2Na2CO3+H2SO4=2NaHCO3+Na2SO4
然后发生的反应是:2NaHCO3+H2SO4=Na2SO4+2H2O+2CO2↑;
在上述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①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滴加硫酸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
②计算该样品中纯碱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今年春晚刘谦表演的近景魔术如真似幻,让人大饱眼福,陈老师也在化学晚会上表演如下魔术:用毛笔蘸取一种无色液体在一张白纸上书写了“中考必胜”四字,然后再喷上一种无色液体,白纸上立即出现了红色的“中考必胜”四字.你能揭底陈老师他先后所用的无色液体可能是________
A.石蕊溶液、NaOH溶液     B.酚酞溶液、“雪碧”饮料
C.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     D.Fe2(SO43溶液、NaOH溶液
碳酸钠俗称纯碱,其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甲同学想探究是Na+还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试液变红,其设计方案如下:先往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再加入适量的Ca(OH)2溶液,观察红色是否消失.资料查询:纯碱是一种盐,其溶液pH>7,氯化钙溶液pH=7.
①老师肯定了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甲同学方案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
②丙同学要证明是CO32-的作用使酚酞试液变红.在下列物质中选用一种最好的试剂是(填序号)________;A.HCl      B.NaOH     C.CaCl2
③丁同学发现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强弱与溶液的浓度和温度有关,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探究.(只要求就一种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强弱的因素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现有下列物质:
①铁锅 ②砂糖 ③食盐 ④小麦粉 ⑤植物油.其中富含油脂的是(填序号,下同)________,属于无机盐的是________,由金属材料制成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1. A.
    4Fe+3O2 数学公式 2Fe2O3
  2. B.
    2H2O 数学公式 2H2↑+O2
  3. C.
    C+2CuO═2Cu+CO2
  4. D.
    Ca(OH)2+H2SO4═CaSO4+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