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选项 | 目的 |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检验某固体物质中是否含有碳酸根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 固体逐渐消失,有气泡产生 | 该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根 |
B |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 燃着的木条熄灭 |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
C |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 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气体中熄灭 |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 |
D |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得到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设计 | ||||
实验结论 |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 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 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Mn | Pd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验证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 (Ⅰ)取少量PdCl2溶液于小烧杯中,用镊子加入一小块金属锰。 | 有黑色粉末生成,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粉色(MnCl2)。 |
(Ⅱ)取相同的稀硫酸于两个小烧杯中,分别放入两种金属。 | 其中一支烧杯中有气体产生,溶液变为浅粉色,另一个烧杯中无明显现象。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② | (Ⅰ)取少量CuSO4溶液于一个小烧杯中,用镊子加入金属 ,一段时间后取出冲洗。 | 无明显现象。 |
(Ⅱ)取少量AgNO3溶液于另一个小烧杯中,用镊子加入金属钯,一段时间后取出冲洗。 | 无明显现象。 | |
(Ⅲ)取少量PdCl2溶液于第三个小烧杯中,加入老师提供的Pt丝。 | 无明显现象。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探究Mn和Zn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B.氢气难溶于水 |
C.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
D.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 实验方案及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①铜丝插入硫酸锌溶液,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 ②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一段时间后,铜丝上有银白色金属析出 | 金属活动性:锌>铜>银 |
B | ①加热KClO3制O2速度慢 ②加热KClO3和KMnO4混合物制O2速度快 | KMnO4是KClO3制取O2的催化剂 |
C | 碳酸钙受热发生分解反应,检验到有CO2生成 | 碳酸钙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氧元素 |
D | ①向盛有蒸馏水的试管中加入一根铁钉(铁钉一半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铁钉生锈 ②将铁钉浸没在经煮沸并迅速冷却蒸馏水中,再加入 2 mL植物油,一段时间后,铁钉未生锈 | 与氧气接触是铁钉生锈的条件之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将黑色粉末过滤、晾干后,分成两份 | | |
将其中一份装入硬质玻璃管中,向其中通入CO后,加热,并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 变浑浊 | 结论I |
将另一份置于坩埚中,称其质量为m1,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冷却,称其质量为m2。 | 现象I | 黑色粉末中含Cu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A.金属的导电性 | B.金属的耐腐蚀性 |
C.金属的硬度 | D.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