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543  11551  11557  11561  11567  11569  11573  11579  11581  11587  11593  11597  11599  11603  11609  11611  11617  11621  11623  11627  11629  11633  11635  11637  11638  11639  11641  11642  11643  11645  11647  11651  11653  11657  11659  11663  11669  11671  11677  11681  11683  11687  11693  11699  11701  11707  11711  11713  11719  11723  11729  1173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和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可能是


  1. A.
    A l2O3
  2. B.
    Fe(OH)3
  3. C.
    SiO2
  4. D.
    Fe2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1. A.

      大米发生霉变
  2. B.

      钢水浇铸成钢锭
  3. C.

    铁钉生锈
  4. D.

       葡萄酿成美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1. A.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B.

    对着干燥玻璃片呼气
  3. C.

    木炭在O2中燃烧
  4. D.

    澄清石灰水中吹入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实验小组为了测定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设计如下实验:
(1)搜集5L某同学呼出的气体样品,
(2)在气体样品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充分反应,
(3)把反应后的溶液转移到烧杯中,慢慢滴入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产生气体的体积与加入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5.0g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加入稀盐酸产生CO2的中质量是多少?(溶于水中的CO2忽略不计)
(3)该气体样品中CO2的体积分数是多少?(常温下的密度为1.96g/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小明在凉拌紫甘蓝时,加入一些食醋,发现紫甘蓝变红了.他想这是不是巧合呢?于是又取紫甘蓝的汁液重复加食醋,现象相同,他又在紫甘蓝汁液中加入一些纯碱,结果发现紫甘蓝汁液变绿,请你和小明一起解决下列问题:
(1)食醋的pH______7(填“<”“=”或“>”),纯碱属于______(填“酸”、“碱”或“盐”)类化合物.
(2)结合小明的实验,请你联想紫甘蓝汁液的用途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的知识,可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1)用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性.
(2)氧化钙可作干燥剂,因为______.(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使用铁锅炒菜时,适当添加一些醋,有利于生成人体易吸收的亚铁离子,可有效防治______的疾病.
(4)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其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5)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其原理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我国早期建筑采用木制门窗,现在多采用塑料金属复合窗(塑钢).下列窗体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填字母).

(2)钢窗表面会涂漆,以防止钢窗锈蚀,钢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银粉漆”是常用的金属防护涂料,其中的“银粉”其实是铝粉,这是利用了铝的______性.
(3)3000多年前,我国已经能用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和木炭为原料炼铜.孔雀石在加热时会分解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小方以碱式碳酸铜为原料制取铜.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①步骤③中一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②固体D和溶液C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______.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______.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不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色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______.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______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______(填“有关”或“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______,②观察到的现象______.
方案三: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将不同浓度的盐酸和NaOH溶液各10mL混合,用温度计测定室温下混合前后温度的变化,并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温度的升高值△t(如下表).
编号盐酸NaOH溶液△t/℃
13.65%2.00%3.5
23.65%4.00%x
37.30%8.00%14

(1)表中x=______.
(2)某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如图1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同学根据______判断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但有同学认为单凭此现象不足以说明该反应放热,其理由是______.
(3)对上述过程采用微观模型加以认识,如图2:
①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消失的离子有:______
②上图微观模型所反映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保留至0.1%):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现有五种物质:
A.磁铁矿  B.水  C.干冰 D.纯碱  E.氮气
请用相应物质的序号填空:
(1)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
(2)可用于高炉炼铁的原料的是______;
(3)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
(4)可用作生产烧碱原料的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过氧乙酸(CH3C000H)与双氧水(H202)是常见的医用消毒剂.过氧乙酸易分解,分解产物是醋酸和氧气,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消毒杀菌能力,可以迅速杀灭各种微生物,双氧水也易分解,分解产物是水和氧气,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对传染病患者的用品、住过的房间宜用________消毒;对外伤患者的伤口宜用________消毒.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