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662  11670  11676  11680  11686  11688  11692  11698  11700  11706  11712  11716  11718  11722  11728  11730  11736  11740  11742  11746  11748  11752  11754  11756  11757  11758  11760  11761  11762  11764  11766  11770  11772  11776  11778  11782  11788  11790  11796  11800  11802  11806  11812  11818  11820  11826  11830  11832  11838  11842  11848  11856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碳及碳的氧化物进行了一系列拓展性探究学习.
【探究一】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拓展探究
(1)倾倒二氧化碳实验
甲、乙两同学将两瓶完全相同的足够的二氧化碳气体,分别以甲图、乙图的方式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请分析回答:
①甲同学用甲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两根蜡烛是由下而上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的性质.
②乙同学用乙图的方式倾倒,观察到的结果是两根蜡烛都没有熄灭,请你联系学科知识分析,蜡烛没有熄灭的原因
______.
(2)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溶解性对比实验
丙同学用相同的试管分别收集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对比实验,现象如图.分析该现象得到的结论是______.该实验设计的思路:一是利用对比实验,二是利用______的原理产生实验现象.
【探究二】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小明对课本上实验进行如下改进:
将CuO和足量炭粉充分混合,平铺在反应管a中,在b瓶中盛足量澄清石灰水,按图连接仪器(加热装置和固定装置省略,下同).

实验开始时缓慢通入氮气,过一段时间后,加热反应管a,观察到管内有红色固体产生,b瓶的溶液中出现白色浑浊.待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仍继续通氮气,直至反应管冷却.根据以上叙述回答问题:
(1)通N2的目的是______.
(2)写出b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______.为什么?______.
(4)小梅认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的气体中既有CO2,又有CO.为验证此猜想,小梅对上述装置做了如下改进并实验:

小梅观察到______现象,证明了气体中的确含有CO.
小明认为小梅的实验不能证明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了CO2,其理由是
______.(5)本实验的尾气是否需处理?如需处理,请回答如何处理;如不需处理,请说明理由:
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1. A.
    电解水:2H2O数学公式2H2↑+O2
  2. B.
    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数学公式 MgO2
  3. C.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2KClO3数学公式2KCl+3O2
  4. D.
    氧化汞受热分解:2HgO=2Hg+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创新利用CO2,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一种环保时尚.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和高效能等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经济发展模式.请问:
(1)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
(2)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经济”理念的是(填序号)______;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③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目前,用超临界CO2(其状态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代替氟利昂作制冷剂已成为一种趋势,这一做法对环境的积极意义在于______.
(4)最近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空气吹入碳酸钾溶液,然后再把CO2从生成物中提取出来,再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有机物有效实施碳循环.“绿色自由”构想技术流程如下:

①上述流程中吸收池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K2CO3+H2O+CO2═2KHCO3.则分解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
②在合成塔中若气体X是H2,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该反应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若气体X是CH4,它与CO2的质量比是4:11,反应分子个数比最简,原子利用率最高时,生成的有机物化学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学习化学使我们的思维更加严谨,从而发现许多特殊的规律.例如:在学习中我们遇到有许多“1+1≠2”的事例,请你仿照示例填写下面表格:
“1+1≠2”的事例解释原因
1g碳酸钠溶液与1g稀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质量不等于2g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逸散到空气中
自己写出一例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性质用途
A.木炭具有可燃性作燃料
B.甲醛溶液破坏蛋白质结构可浸泡动物标本
C.石墨具有滑腻感制作铅笔芯
D.氢气具有可燃性冶炼金属


  1. A.
    A
  2. B.
    B
  3. C.
    C
  4.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利用如图装置进行A、B两组实验,将滴管a中的少量溶液滴入b中,待完全反应后打开止水夹d.a、b、c中的物质如下表所示,请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a中物质b中物质c中物质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
A盐酸碳酸钠
溶液
紫色
石蕊试液
c中:________c中:________
B氢氧化钠
浓溶液
二氧
化碳
澄清
石灰水
b中:________b中: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实验室中常采用常温下分解过氧化氢(双氧水)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针制取氧气.
(1)请计算:制取3.2g氧气,理论上需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需质量分数为30%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多少?
(2)某化学试剂公司报价:高锰酸钾30.50元/kg,30%过氧化氢溶液21.70元/kg.请你从实验操作和制取成本两方面分析并判断,用哪一种方法制取氧气更好,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什么?(二氧化锰价格低、消耗少、能重复用,可忽略不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下列框图中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B属于氧化物,H是金属单质,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请回答: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C______,F______.
(2)得到F溶液的操作①为: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3)若有气体X生成,则I为:______;B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没有气体X生成,则I为:______;
G与F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水加热至100℃时,由液态变为气态,体积增大,其原因是


  1. A.

    水分子受热分解变成了H2和O2
  2. B.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3. C.

    水分子变大
  4. D.

    水分子数目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物质材料均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1. A.
    棉花、木材、大理石
  2. B.
    木材、橡胶、塑料
  3. C.
    羊毛、玻璃、不锈钢
  4. D.
    塑料、陶瓷、合成纤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