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9426  119434  119440  119444  119450  119452  119456  119462  119464  119470  119476  119480  119482  119486  119492  119494  119500  119504  119506  119510  119512  119516  119518  119520  119521  119522  119524  119525  119526  119528  119530  119534  119536  119540  119542  119546  119552  119554  119560  119564  119566  119570  119576  119582  119584  119590  119594  119596  119602  119606  119612  119620  211419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把某稀硫酸分为等体积的两份,放入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金属,反应后金属都没有剩余,产生H2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消耗等质量的金属 B 甲的相对原子质量一定比乙小

C 反应消耗等质量的硫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实验课上,老师把一小包锌粉放入一定量的AgNO3的混合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滤液。下列对滤液组成的猜测中合理的是( )

A 可能只有溶液

B 可能只有溶液

C 可能只有溶液和AgNO3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6分)用化学符号填空

(1)硫酸铁________________

(2)构成铁的两个粒子________________

(3)氯酸钾中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

(4)臭氧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_

(5)古诗《石灰吟》中“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8分)从HCI、NaCl、NaOH、Na2CO3Ca(OH)2几种溶液中取出其中的两种混合。

(1)若混合后溶液质量减小,可能的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

(2)若混合的溶液质量不变,但发生了化学反应,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稀硫酸逐滴滴入剩下的几种组合中,若产生气体与加入稀硫酸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则这样的组合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8分)(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①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着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2)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A、B、C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用“>”“<”或“=”表示),在它们各100g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大的物质是B;

②t2时,将A、B、C各25g分别放入100g水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将其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两种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t2时,分别将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至t1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推断题

(8分)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C、D、E、F都是氧化物。请回答:

(1)G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E与F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物质B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2)C、D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6分)某同学设计了利用废旧电池中的锌皮制取干燥纯净的H2,并验证该气体中杂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无水CuSO4遇水变蓝色)

(1)若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可证明产生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汽,除此之外还可能含有的气体杂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用E装置检验该杂质,则E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E应连接在上述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之间。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D中所放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5分)在学习NaOH的性质时,老师将CO2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CO2和NaOH发生反应了吗?探究活动从这个疑问开始。

(1)明明同学认为两者发生了反应,他设计了一种方案,如图所示,加入适量NaOH溶液后,他可观察到的小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另一位同学认为这个方案还不足以证明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反应,因为NaOH溶液中有水,二氧化碳又能溶于水。为使实验方案更完善,你认为还需要做什么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2溶液呈____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________________;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3-2014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六校九年级下学期联考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探究题

(8分)甲同学为了区别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四组实验方案。

(1)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在C组实验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将A、C组四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容器中,看到溶液变浑浊,该现象说明有________________物质生成(填化学式),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

(4)滴入酚酞后溶液呈红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使溶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呢?甲同学进一步推测:溶液中呈碱性的物质可能是碳酸钠、氢氧化钙和________________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是三种物质两两混合组成的混合物。

(5)为了验证推测,甲同学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钡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加以验证。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内容

预测现象

结论

取少量容器中的上层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静置

①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无色

物质是碳酸钠

②若无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

物质是氢氧化钙

③若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

(6)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第②部验证的结论不严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