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信息分析题
(7分)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干燥、收集和探究物质性质的常用仪器。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若以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生成氧气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插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
(2)连接装置B、C可用来验证CO的还原性,装置B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色,装置C中出现白色沉淀。写出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将CO2气体通入装置E中,则装置E中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 (填写序号)。
A.减小 B.不变 C.增大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问答题
10分)根据以下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标有字母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有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验证二氧化碳气体己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气(NH3)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若用乙图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______端导气管进入瓶中(填字母)。
(6)根据上述分析和选择可知,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的依据是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导气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否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问答题
(14分)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写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
(2)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如图I所示,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 ,则装置不漏气.
(3)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
(4)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若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优点是 (答出一点即可).
(5)已知NO2是一种红棕色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与水反应生成HNO3溶液和NO气体,NO是一种无色气体,NO和NO2都是大气污染物.
① 写出N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将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立于水槽中(如图G),你会观察到 、 现象.
② 用图H装置演示分子运动实验,为了缩短演示时间,将盛有NO2的集气瓶最好放在 (填“上”或“下”)面,另一瓶是空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问答题
(5分)小白同学要在实验室中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请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在此实验中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
(2)请帮助小白同学将实验室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
(3)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碳不适宜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分)请结合所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用A装置制取气体时,应该利用酒精灯的 加热。
(2)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的导气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 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
(3)小强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得到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是 。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 和稀盐酸,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已收集满的方法与现象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有关气体的装置图。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要收集氧气,收集装置可选择上述装置中的 或 (填写序号);
(3)用发生装置A或B制取氧气时,A与B相比,A的优点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NO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一种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气体。在实验中,收集NO气体时应选用的方法是
A.排水集气法 | B.向上排空气法 |
C.向下排空气法 | 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略大,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气法 |
B.排水法 |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