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1673  121681  121687  121691  121697  121699  121703  121709  121711  121717  121723  121727  121729  121733  121739  121741  121747  121751  121753  121757  121759  121763  121765  121767  121768  121769  121771  121772  121773  121775  121777  121781  121783  121787  121789  121793  121799  121801  121807  121811  121813  121817  121823  121829  121831  121837  121841  121843  121849  121853  121859  12186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的物质是(  )
A、铁丝.B、镁带C、木炭D、红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质量相等的氯酸钾单独加热和少量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图中a代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是氯酸钾.放出氧气的质量(纵坐标和反应时间横坐标的关系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时,试管炸裂了,你分析认为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
a.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
 b.试管外壁潮湿 
c.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d.忘了加催化剂 
e.伸入试管的导气管太长 
f.收集完氧气先撤离了酒精灯后将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g.二氧化锰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B、除de外
C、除deg外D、除g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映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
序号化学反应事实影响反应的因素
A过氧化氢遇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遇水二氧化锰不分解催化剂
B锌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与盐酸不反应反应物的种类
C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温度
D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反应物的浓度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主题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1)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2)交流讨论: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春之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
 

(3)综合应用:“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即着火,因为钾遇水生成H2和一种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氧气浓度有关.
【收集证据】(1)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2)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
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将一小块切开苹果放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氮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将切开的苹果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取三小块相同的苹果,其中两块分别放入两支集满氧气的相同规格的试管中,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热水中;将另一块放入集满空气的相同规格的试管中.观察三试管中苹果的变色速度;集满氧气且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1)切开的苹果“生锈”是化学变化.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2)小明同学学习了空气组成后,认为以上假设和实验没有证明稀有气体对苹果生锈是不
是有影响,所以不科学.他受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的启发,认为只要做一个实验就可以排除空气中氧气以外的其它因素对苹果生锈的影响,你认为他是如何做的呢?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装置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于洗气、储气、收集气体等.①收集H2  ②收集 O2  ③干燥CO2 (瓶内装浓H2SO4)④测量生成的CO的气体体积(瓶内装水,并配备量筒等)其中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塞进橡皮塞
B、
    加热液体
C、
     取用液体
D、
   读出液体的体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中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类如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二”的名称是
 

(2)固体A中一定含有
 

(3)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③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 ③NaOH和Na2CO3 ④Ca(OH)2和NaOH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B溶液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溶液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①有白色沉淀生成
②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其实验目的是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一定有NaOH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