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1782  121790  121796  121800  121806  121808  121812  121818  121820  121826  121832  121836  121838  121842  121848  121850  121856  121860  121862  121866  121868  121872  121874  121876  121877  121878  121880  121881  121882  121884  121886  121890  121892  121896  121898  121902  121908  121910  121916  121920  121922  121926  121932  121938  121940  121946  121950  121952  121958  121962  121968  121976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3个氮原子
 

(2)镁元素
 

(3)氧气
 

(4)二氧化碳
 

(5)2H
 
 
(6)Na
 

(7)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近半年的化学学习,让我们认识了许多物质.根据下面的描述,用适当的化学符号填空:
(1)三个氢原子
 
; (2)两个水分子
 
; (3)亚铁离子
 

(4)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
 

(5)登山队员为了登上珠峰,克服高原反应,必须携带的一种气体是
 

(6)一种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很软有滑腻感且可作电极的非金属单质是
 

(7)一条从大漠戈壁到沿海城市的“西气东输”管道中气体的主要成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健康报》报道,2003年2月,某县有位50多岁的农妇,到自家地窖中拿红薯时,不幸身亡.经分析确认:该农妇是因地窖气中含二氧化碳气体较多使其缺氧而窒息死亡.所以进入地窖之前,要先做灯火试验,若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人就不要进入.如果要知道地窖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就需要通过实验测定.以下是某中学化学课外实验小组的同学提出的测定地窖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请回答有关问题[(2)、(3)中若还需其他实验物品可任选].
(1)从下列器具中选择最合适的器具采集地窖中气体样品,应该选用
 

 A.250mL普通烧杯  B.250mL普通集气瓶  C.250mL塑料袋  D.250mL有刻度的集气瓶
(2)试简述用(1)中所选择的最合适器具去采集地窖中气体样品的实验操作.
(3)试简述测量该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操作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
(1)工业上若采用的铁矿石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则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所用的设备为
 
,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
 

(2)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化学原理的实验,对固体产物成分等进行探究.
【设计实验】用一氧化碳还原纯净的氧化铁粉末,实验装置如图.
【进行实验】
该小组按上述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实验时应先
 
(填“通入一氧化碳”或“点燃酒精灯”),目的是:
 

测得下列数据:
①反应前玻璃管和内盛氧化铁粉末的总质量66.0g(玻璃管的质量为60.0g);
②反应后玻璃管和内盛黑色固体的总质量65.8g(冷却到室温称量).
【分析与讨论】本实验中,玻璃管内固体粉末由红色全部变为黑色.小明同学认为该黑色固体全部是铁,但小华同学提出了质疑,于是大家提出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有关.
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过程中固体产物可能有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铁.

物质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氧化铁铁粉
颜色黑色黑色红色黑色
能否被磁铁吸引不能不能
【实验与猜想】
①该小组同学将反应后的黑色固体研磨后,再用磁铁吸引,发现黑色固体粉末全部能被吸引,则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
 
 

②进行猜想:黑色固体粉末可能 a.全部为铁     b.
 
 c.
 

【得出结论】通过实验中获得的数据进行计算,得出黑色固体粉末为
 

【反思与评价】
①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若要得到铁可适当提高温度和
 

②实验装置图中采用虚线框内的装置,其作用有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分解反应中,生成物都是非金属单质的是(  )
A、加热分解氧化汞
B、加热高锰酸钾
C、电解水
D、加热分解氯酸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六朝古都南京的地铁建设已经破土动工.考古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从地铁建设工地出土的文物,从文物上取下了一些绿色粉末,进行如下有关实验:
(1)请你根据图实验现象推断下列物质的化 学式:C
 
,D
 
,G
 


(2)写出下列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B+F→G+C
 
;A→D+E
 
;B+E→A+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4kg镁条与足量氧气充分反应,可得到氧化镁的质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查阅资料得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会生成刺激呼吸道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并能与水反应.他按下图A、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产生白烟;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不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2)图A与图B所示实验相比,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3)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子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均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4)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能起阻燃作用.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作阻燃剂的原因:
 
.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
 
,原因是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暑假到海南旅游,在海南拾到一些形态各异的贝壳,带到班上引起了同学们研究的兴趣.他们将贝壳带到化学实验室中研究贝壳的主要成分.(提示:贝壳是一种保护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部分的钙化物)
【提出问题】贝壳中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提出猜想】①可能是氧化钙;②可能是氢氧化钙;③可能是碳酸钙;④可能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作出判断】根据所学知识初步判断:上述猜想中一定不成立的是
 
.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进行实验】
探究小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分析与结论
第一组取少量贝壳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搅拌,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
 

 
贝壳中不含氢氧化钙
第二组取少量贝壳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并将导管的另一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1.
 

2.
 
贝壳中含有碳酸钙
【得出结论】贝壳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钙.
【拓展和应用】在有些沿海的地方用贝壳高温煅烧制取石灰,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