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1964  121972  121978  121982  121988  121990  121994  122000  122002  122008  122014  122018  122020  122024  122030  122032  122038  122042  122044  122048  122050  122054  122056  122058  122059  122060  122062  122063  122064  122066  122068  122072  122074  122078  122080  122084  122090  122092  122098  122102  122104  122108  122114  122120  122122  122128  122132  122134  122140  122144  122150  12215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回答以下问题:
(1)薯片等膨化食品等常采用充气包装来保存食品,所充入的气体可能是
 

(2)日常生活中,用铝作为制做炊具的材料是因为
 
,铝制的水壶使用后无需用钢丝球擦拭干净,是因为
 

(3)用洗涤剂来去除餐具上油渍,其原理是洗涤剂与油污发生了
 
作用;洗完后的铁锅用干布抹去其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
 
.当关闭燃气阀门后,灶具的火焰也随之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
A、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甲烷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Ⅰ).请你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仪器②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
 
 和
 
  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3)小红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设计了如图装置(Ⅱ):你认为,装置Ⅱ与装置Ⅰ相比较,装置
 
(填“Ⅰ”或“Ⅱ”)更好一些.理由是
 
.为了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她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在实验室里,常用
 
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小红又设计了如图(Ⅲ)三种装置,用三种不同的方法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你认为,选择
 
装置更为合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请从①稀有气体、②氧气、③明矾中选择符合题意的物质,并用其序号填空.
(1)可用于炼钢的是
 

(2)可作为焊接金属的保护气的是
 

(3)可以吸附水的悬浮杂质而沉降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锌与硫酸反应的生成物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锌与盐酸反应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铝表面易生成致密氧化铝薄膜,因而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
B、铁部分锈蚀后没有回收价值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因而大量用于制造电线
D、不锈钢可用于制作外科手术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红和小明进行盐酸与锌反应制取氢气的实验研究.小红用较稀的盐酸,小明用较浓的盐酸.他们分别取等质量的锌粒与等质量盐酸在烧杯中反应,(假设盐酸均足量)并将烧杯中物质总质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1.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减少的原因
 

(2)表示小红实验结果的是图中的曲线
 
(填①或②);
(3)请说明图中的曲线②与曲线①不同的原因
 

(4)如图2是小李同学绘制的小红与小明各自实验中产生纯氢气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请指出表示小明实验的曲线是
 
(填“A”或“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金属随处可见,研究金属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金属.
(1)图1金属制品中,利用金属导电性的是
 
 (填字母序号).
A.不锈钢餐具    B.金箔     C.铜导线    D.装饰项链
(2)为了达到收旧利废节能减排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中,分离和提取出重要化工原料MgSO4和有关金属,某车间做了如图2实验:
①金属B是
 
(用化学式表示).
②操作a的名称是
 
;步骤②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该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