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2663  122671  122677  122681  122687  122689  122693  122699  122701  122707  122713  122717  122719  122723  122729  122731  122737  122741  122743  122747  122749  122753  122755  122757  122758  122759  122761  122762  122763  122765  122767  122771  122773  122777  122779  122783  122789  122791  122797  122801  122803  122807  122813  122819  122821  122827  122831  122833  122839  122843  122849  12285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12g的石灰石放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待反应结束后发现固体和液体的总质量减少了4.4g(溶入水中的气体质量忽略不计).
(1)产生的CO2的质量为
 
g.
(2)参与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述正确的是(  )
A、4个氮原子:2N2
B、2个氢氧根离子:2OH-
C、氧化铜中,铜元素为+2价:Cu2+
D、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的是(  )
A、Cu
B、O2
C、3H2O
D、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两种化合物A、B,A物质为白色固体;B物质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固体,在实验室常用来作制取氧气的催化剂,实验室常用A与B物质混合后加热制取氧气并生成C.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出相对分子质量:
A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C物质的化学式
 
、相对分子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一些常见物质的pH,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水中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2)酸雨的酸性比正常雨水的酸性
 
(填“强”或“弱”);
(3)要减轻被蚂蚁叮咬(向人体注入了甲酸)后出现的皮肤搔痒、红肿症状,最适宜涂抹上表中的物质
 
(写名称);
(4)熏醋可杀死房屋空气中的感冒病毒,熏蒸时很远就会闻到食醋的气味,从分子的观点解释该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已知A是人体胃液中含有的酸,G是最轻的气体,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
(1)C和D之间的反应需要高温条件,写出它们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A和E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列出了固体物质X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温度/℃0102030405060708090
溶解度/g46454439353330282726
(1)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40g固体X,充分溶解形成的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下同)溶液,再将烧杯内物质升温至60℃,此时溶液为
 
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根据表中数据分析,X物质属于
 
(填“易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3)通过对上表数据的分析,物质X的溶解度曲线应是如图中的
 
(填“甲”或“乙”).
(4)交点M的含义
 

(5)8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60℃时,所得甲物质溶液的质量
 
(填“>”、“=”或“<”)乙物质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中心物质法”是化学复习过程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以一种物质为核心把零碎的化学知识连成网络.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不同物质,B、C均是空气中常见的气体(说明:“--”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向箭头所指方向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物质的化学式:C
 
D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的类型:
①B→A
 
,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E→B
 
,基本反应类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是NaOH、Na2SO4、Mg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分析固体粉末的成分,取少量该固体粉末进行实验,实验方案设计如下:

(1)固体粉末中一定有
 
,一定没有
 

(2)若现象X为“沉淀不溶解”或“沉淀部分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若现象X为“沉淀全部溶解”,结论是固体粉末中
 

(3)实验步骤①和③都有相同的实验操作,该操作名称为
 

(4)简单修改上述实验方案,可取消第④步实验,修改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的现象中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成冰--分子发生变化
C、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D、热胀冷缩--分子间有间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