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5405  125413  125419  125423  125429  125431  125435  125441  125443  125449  125455  125459  125461  125465  125471  125473  125479  125483  125485  125489  125491  125495  125497  125499  125500  125501  125503  125504  125505  125507  125509  125513  125515  125519  125521  125525  125531  125533  125539  125543  125545  125549  125555  125561  125563  125569  125573  125575  125581  125585  125591  125599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发光,放出大量的热
B、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C、蜡烛燃烧时,火焰周围的石蜡首先呈熔化状态
D、蜡烛燃烧过程中会变得越来越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设计实验探究“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
(A)白烟是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
(B)白烟是燃烧生成的水蒸气;
(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实验: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其目的是为验证假设
 
(填序号).
(2)吹灭蜡烛,立即用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
 
是错误的.(填序号)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
 
(填序号)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
 
(填序号),因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蜡烛燃烧的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可观察到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火焰,火焰分三层
B、蜡烛熔化产生“烛泪”
C、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层水雾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A中铁丝要绕成螺旋状的原因是
 
;集气瓶中预先加水或细沙的作用是
 
.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化学反应
 
(填“能”或“不能”)进行,其原因是
 

(2)图B中红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属于
 
反应(填写基本反应类型).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此实验可能导致结果不够准确,你认为可能原因有
 
 
 (写两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所发生的三个反应共同的特点
 
.(写出两点即可)
(2)甲实验集气瓶中少量水的目的是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了一种无色液体,他所加的液体可能是
 
(填名称);加该液体的目的是
 

(4)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他将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铁丝直径均为0.4mm)放入氧气中燃烧,并将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物质含0.05%的铁丝含碳0.2%的铁丝含碳0.6%的铁丝
燃烧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无火星剧烈燃烧,极少火星剧烈燃烧,少量火星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①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原因可能是
 

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化学反应的速率
B、使用催化剂能加快一切化学反应的速率
C、因为二氧化锰含有氧元素,所以在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可以增加氧气的质量
D、催化剂并没有参与化学反应,所以化学反应不需要催化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检查装置气密性,有下列几步操作,①用手握住试管外壁  ②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进试管 ③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其顺序正确的是(填序号)
 
.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后先把导气管从水槽中移出,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利川市盛产马铃薯(俗称洋芋),马铃薯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和多种营养物质,还含有少量生物活性物质.小铃和小薯在为H2O2分解寻找催化剂的探究过程中,惊奇地发现把新鲜马铃薯放入H2O2中,洋芋表面产生了气泡,这是什么气体?在反应中马铃薯起了什么作用?小铃认为该气体是马铃薯中的有机物与H2O2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而小薯认为该气体是马铃薯中的酶使H2O2发生分解反应而产生的氧气,马铃薯中的酶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她们按照各自的假设作了如下设计:
(1)小铃的设计:用集气瓶收集气体,检验方法是
 
;推测洋芋的质量会
 
(填“增大”、“减少”、“不变”).
(2)小署的设计:用集气瓶收集气体,检验方法是
 
;推测洋芋的质量会
 
(填“增大”、“减少”、“不变”).
(3)经检验该气体是氧气,但小马认为还不能判断马铃薯中的酶就是催化剂,还需要设置对照实验,证明酶加快了
 
,以及反应后酶的
 
没有改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一次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老师交给某学习小组一瓶由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混合反应后,并经过滤得到的无色滤液,要求对该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提出猜想】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
A.NaOH                 B.Na2CO3、Ca(OH) 2、NaOH
C.Na2CO3和NaOH         D.
 

【讨论交流】(1)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
 
(填猜想序号),其理由是
 

(2)若猜想A成立,则原反应中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一定
 
(填“是”或“不是”)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甲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
 
溶液
有气泡产生猜想
 
成立
(填猜想序号)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
无明显实验现象猜想A成立
【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其理由是:除猜想A可能成立外,猜想
 
也可能成立(填猜想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诸暨市山下湖镇是全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基地之一.为探究珍珠的化学成分,小明利用Google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查询得知:
①珍珠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碳酸钙及少量的固体有机物;
②珍珠中的固体有机物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③珍珠中的固体有机物不与稀盐酸反应.
(1)为验证珍珠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小明将珍珠样品研成珍珠粉并
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单.
实验步骤主要实验现象分步实验结论
①向珍珠粉样品中加入适
量的稀盐酸
试管 I中有气泡产生;
试管Ⅱ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珍珠粉样品中含有
 
②向反应后的试管 I的溶液
中滴加
 
溶液
试管 I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珍珠粉样品中含有Ca2+
小明的实验结论是:
 
(2)实验前小明准确称取了2.5g珍珠粉,完全反应后试管Ⅱ中的浑浊液经过滤、烘干、冷却,称得白色固体的质量为2.25g,则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要有计算过程)
(3)小军按小明的实验装置和操作过程重复了上述实验,计算表明珍珠粉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居然大于100%.小军得出这种不合理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实验装置不密封 ②试管I中的稀盐酸过量  ③试管Ⅱ中滤出的白色固体未烘干
(4)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小明发现硫酸钡、碳酸钡、碳酸锌等也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据此请你判断:小明设计的验证实验“实验步骤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能否作为“确定某未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a2+”的依据?你的结论是:
 
(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