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6064  126072  126078  126082  126088  126090  126094  126100  126102  126108  126114  126118  126120  126124  126130  126132  126138  126142  126144  126148  126150  126154  126156  126158  126159  126160  126162  126163  126164  126166  126168  126172  126174  126178  126180  126184  126190  126192  126198  126202  126204  126208  126214  126220  126222  126228  126232  126234  126240  126244  126250  126258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
(1)5个氮原子
 

(2)3个氨气分子
 

(3)2个亚铁离子
 
; 
(4)氧化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如图填空

请写出各仪器的名称.
a
 
,b
 
,c
 
,d
 

e
 
,f
 
,g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由于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方便袋造成的“白色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某科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目的是通过测量有关数据,推算塑料组成元素的含量.
图中字母A至G均表示装置编号.请根据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发生装置A制取的氧气中混有CO2和水蒸气,为使D装置中塑料试样在纯氧中燃烧,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应该是
 

(2)E、F装置是气体的吸收装置,该处的设计有不正确的地方,改进方法
 

(3)碱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钠和氧化钙,则装置连接正确时G装置的作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给物质加热方法,某同学做如下实验:取三支试管,各加入3mL水.1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上方约3cm处加热;2号试管的底部与酒精灯灯芯接触加热;3号试管的底部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记录上述三种情况下将水加热至沸腾时所用的时间,分别是60s、35s、27s.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上述实验结果,你认为给物质加热时应该用酒精灯哪一层火焰?为什么?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要注意什么问题?(至少答出三点)
(3)在加热时,操作不当常常引起试管炸裂,请和其他同学交流总结可能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文分别用下列物质做了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A.木炭、B.硫磺、C.铝箔、D.红磷、E.蜡烛.请填空:
(1)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
 
;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冒大量白烟的是
 
;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3)能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的是
 
;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4)产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是
 
;其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5)能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是
 

(6)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同时还有水产生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刚和小洁以“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提示: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氯化钙;与氢氧化钠生成水和氯化钠)
(1)提出假设: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
 

(2)确定研究方法:分析推理,查阅资料,实验探究.
(3)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刚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洁的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4)实验结论:小刚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小洁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
 
,请你谈谈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
 

(5)结论分析:请从原子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
 

(6)查阅资料:小刚和小洁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法国伟大的科学家拉瓦锡,早在18世纪就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准确,缜密的研究,并做出了科学结论.
(7)交流表达:请简要谈一下,你认为这条科学结论有什么重大意义?(不超过30个字)
 

(8)结论应用:环保部门常用I2O5测定空气受CO污染的程度,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I2O5+5CO=I2+5X,根据生成X的多少,可以判断CO的含量,X的化学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想设计一个实验,来模拟研究CO2浓度增加是否增大地球“温室效应”.他们查阅了有关数据:
CO2空气
25℃,1标准大气压气体的比热0.684千焦/(千克?℃)0.72千焦/(千克?℃)
0℃,1标准大气压气体的密度1.96克/升1.29克/升
并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和操作步骤:
Ⅰ、在两只同样的玻璃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并编号为甲、乙,塞紧带有同样温度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玻璃瓶放在阳光  下照射(如图),观察甲、乙瓶中的温度变化.
Ⅱ、阳光持续照射,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两玻璃瓶温度值,并记录.
(见如表)
时刻9:239:289:339:389:439:489:539:5810:0610:1110:25
甲瓶温度/℃13.019.823.526.026.427.027.527.828.028.028.1
乙瓶温度/℃13.019.022.825.026.026.527.027.427.928.028.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2)往瓶中充CO2时,验证瓶中已充满了CO2的方法是
 

(3)该实验中,照射同样时间,根据上表的数据,比较甲、乙瓶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4)该实验中,在阳光照射下,影响甲、乙瓶温度不同的原因,除了CO2的温室效应以外,还有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氢氧化钠固体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这种现象叫潮解.在空气中久置一段时间,能生成白色粉末物质,此物质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发生的变化:
 
.若向白色粉末物质中滴加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
 

(2)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时,某同学设计出下列6种实验装置.

①6个实验是否都能提供CO2跟NaOH发生化学反应的证据
 

②上述6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
 
  B
 
   C
 
  D
 
 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H、O、Cl、C、Na几种元素中,选择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写化学式),并在括号内填上物质类别(酸、碱、盐、氧化物).
(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
 
、(
 
);
(2)可用于除去铁锈的酸
 
、(
 
);
(3)“侯氏制碱法”中的碱
 
 
);
(4)可作凋味品和防腐剂
 
 
).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