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6699  126707  126713  126717  126723  126725  126729  126735  126737  126743  126749  126753  126755  126759  126765  126767  126773  126777  126779  126783  126785  126789  126791  126793  126794  126795  126797  126798  126799  126801  126803  126807  126809  126813  126815  126819  126825  126827  126833  126837  126839  126843  126849  126855  126857  126863  126867  126869  126875  126879  126885  12689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长颈漏斗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锥形瓶中应放入的物质是
 
.其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该反应是
 
 反应.如果要制得较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装置
 
收集.某同学观察到锥形瓶内有大量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和瓶底,都末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
 

(2)实验室选用G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该从
 
端进入,验满的方法是
 

(3)问题分析:①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②用收集到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瓶底炸裂,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1)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是:
 

(2)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方案二:先在NaOH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然后再滴加盐酸,可观察到红色逐渐消失,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该组同学在向NaOH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了一个意外现象: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成了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该小组对这种意外现象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①可能是酚酞溶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 ②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使红色消失.
(1)为验证猜想①,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将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并在液面上方滴一些植物油,然后在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实验中“加热”和“滴入植物油”目的是
 
.实验结果表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氧气无关.
(2)为验证猜想②,该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取了一定量的Na2CO3溶液,在其中滴入酚酞溶液,发现溶液也呈现红色,由此可得出以下两点结论:
结论1:说明Na2CO3溶液呈
 
性;
结论2:说明酚酞溶液红色消失与空气中的
 
无关.
(3)该小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当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很大时,就会出现上述意外现象.请设计实验证明该方案中取用的NaOH溶液浓度过大:①实验方法
 
,②观察到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相互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1)如果A、B均为黑色固体,C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则E的化学式是
 
,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类型.
(2)如果C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A溶液与B溶液反应的现象是
 
,D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生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该装置右边的球形干燥管中装的药品只能吸收水蒸气),并用精度均为0.1g的托盘天平和电子称测量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时的质量变化,其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用托盘天平称取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样品.称量结束时的图片如图2及游码位置示意图如图3如下:
步骤二:量取足量的约10%的盐酸于200mL烧杯中备用.
步骤三:测量该石灰石80%和稀盐酸反应时的质量变化.将步骤一称得的石灰石置于锥形瓶中,然后,将步骤二中量取的盐酸通过长颈漏斗迅速全部加到锥形瓶中,立即用电子称测定锥形瓶中混合物的质量.在0~11s时锥形瓶中混合物的质量迅速增加至98.0g,在11~176s记录的数据如下表,176s后需要用到的数据另行提供.
时间(s)[11,28)[28,47)[47,62)[62,74)[74,88)[88,103)[103,118)[118,135)[135,154)[154,176)
质量(g)98.097.997.897.797.697.597.497.397.297.1
说明:[a,b)表示在时间a与b之间,含有a值,但不含b值.石灰石中的杂质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
(1)此次实验取用石灰石样品的质量为
 
 g;
(2)观察表中数据可知,在反应开始后的各个时间段内混合物的质量保持相对不变,例如在28s到47s之间(不含47s),锥形瓶中混合物的质量始终为97.9g,锥形瓶中混合物的质量不随时间变化的原因是
 

(3)分析表中数据发现,在反应开始后的
 
s时间段内,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速率最快;
(4)反应一段时间后,排空锥形瓶中的二氧化碳,称得锥形瓶中余下的混合物质量为95.8g,列式计算此时剩余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证明,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中含有相同的分子数.根据此结论回答下列问题(以下气体均在同温同压下).
(1)分别写出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燃气灶是由灶体、进气管(进CO或CH4)、进风管(进空气)、开关等部件组成.“西气东输”是我国开发大西北的一项重大工程,将新疆等地的天然气向东部输送,供应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沿线各省(区)的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气.使用煤气的用户在改用天然气时,需对燃气灶加以改造,改造后的燃气灶与原来相比,进风管的主要区别是
 
,你的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X物质的成分.
【查阅资料】
(1)X物质可能由Ca(HCO32、Mg(HCO32、Ca(OH)2、Mg(OH)2、CaCO3、BaC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2)X物质是通过过滤水溶液得到的沉淀.
(3)相关物质的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2Mg(HCO32Ca(OH)2CaCO3BaCO3
溶解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不溶不溶
【设计实验】
(1)由查阅资料可知X物质中肯定不含
 

(2)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X物质,加入足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X物质中一定没有
 
(填化学式).
(3)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想进一步确定X物质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性):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8gX物质的粉末放入锥形瓶中.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一段时间;
②关闭活塞b,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使其充分反应;
③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④经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为22g.
【实验评价】
(1)A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
 
.若无A装置,D装置中所测质量将
 
(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2)步骤③中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3)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根据以上数据通过简单计算,认为X的组成可能有
 
种.
(4)但丙同学认为用此装置实验所测数据明显偏大,你的改进方法是
 

【定量分析】学习小组的同学们通过进一步的实验探究,最终确定X物质中一定存在BaCO3、CaCO3、Mg(OH)2.另取X物质30g,加入7.3%稀盐酸与之反应,恰好完全反应时共消耗稀盐酸300g,测得生成气体质量为11g.根据以上数据计算X物质中氢氧化镁的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在图中相应位置上标出空气的成分和体积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密闭在吸滤瓶中的碳酸钠和稀盐酸两种溶液相混前,调好天平,静止后,灯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到天花板的A点(做好标记);药液相混合,反射光射到天花板的B点.这说明,左盘比反应前已略微上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有关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证明氧化铜也能作为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他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称取1.0gCuSO4粉末加入10mL蒸馏水完全溶解;
②将足量的NaOH溶液与上述溶液充分反应,生成蓝色沉淀,过滤后洗涤沉淀;
③将所得沉淀转移到坩埚(一种可用于加热固体物质的容器)中,均匀缓慢加热至完全变为黑色的氧化铜,研细备用;
④按下表中的质量将固体混合好后,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与MnO2的催化效果做比较,实验时间均以生成50mL气体为准(见图甲),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编号KClO3质量(g)其他物质质量(g)待测数据
12.0不加任何物质
22.0CuO  0.5
32.0MnO2 0.5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步骤中需要使用玻璃棒的是
 
(填序号).
(2)写出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
 

(3)表格中的“待测数据”是指
 

(4)若实验过程中50mL量气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所示,A与B刻度间相差1mL,刻度A的读数为20,则此时量气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
 

(5)如果要进一步探究CuO在反应中是否起到催化作用,请完成后续实验.
实验步骤实验过程及现象设计目的
1加入CuO后产生O2的速率比未加入时快得多CuO能加快KClO3的分解
2CuO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保持不变
3将过滤后的CuO重新与KClO3混合加热,观察是否依旧能加快KClO3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发现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的气泡放出.生成的是什么气体呢?同学们决定进行探究.探究前老师提示,该反应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
[提出猜想]放出的气体可能是SO2、O2、H2,提出猜想的依据是
 

【查阅资料】SO2易溶于水,化学性质与二氧化碳有相似之处,它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生成CaSO3
【方案设计】依据上述猜想,实验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
(1)甲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方法是
 

(2)乙同学认为是SO2,则只需将放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看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写出SO2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小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组合实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若拆去B装置,直接连接A和C装置进行实验,可能导致
 
后果发生.
【实验探究】实验开始时,先将收集到的气体从a通入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酒精灯;
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实验过程中发现A装置中溶液不变浑浊,C装置中表面含CuO的铜网由黑色变为光亮的红色;
结论: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思维拓展]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
 
.并写出铁粉与它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
 
;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