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6773  126781  126787  126791  126797  126799  126803  126809  126811  126817  126823  126827  126829  126833  126839  126841  126847  126851  126853  126857  126859  126863  126865  126867  126868  126869  126871  126872  126873  126875  126877  126881  126883  126887  126889  126893  126899  126901  126907  126911  126913  126917  126923  126929  126931  126937  126941  126943  126949  126953  126959  12696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对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

结论:
(1)呼出的气体使石灰水出现的浑浊多,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
 
的含量高.
(2)呼出的气体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能够燃烧,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高.
(3)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的水雾比放在空气中的玻璃片上的水雾多,证明呼出气体中水的含量比空气中水的含量高.
小结: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而吸入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其中二氧化锰起
 
作用.
(3)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该装置有不足之处,应如何改进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良好的家居环境带来美好的生活.
(1)①房屋装修后,可在室内放一些活性炭来吸收装修材料释放出的甲醛、苯等有毒气体,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②如图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烧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填标号)
A.清除可燃物
B.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燃烧物的着火点
(2)汽车是现代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
①喷漆可以延缓汽车钢铁外壳的锈蚀,起防锈原理是隔绝水和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可做环保汽车的燃料,它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1是教科书上探究分子性质实验的装置图,图2是我县化学老师针对图1实验的创新装置.

图2的创新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在U型管的两个管口分别放入卷成筒状的棉纱布,并用橡皮塞塞紧.用注射器吸取2mL酚酞溶液从橡皮塞慢慢注入棉纱布上,使其润湿,从另一管口插入吸取了2mL浓氨水的注射器.按此方法再组装好另一套相同的装置,将其中一套装置的下端放入热水中,并同时向两支U型管中注入浓氨水.
(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A、B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都能变红,说明分子具有什么性质?答:
 

(2)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所具备的优点之一是通过对比实验,可观察到B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变红所需时间要比A装置内被酚酞溶液湿润的纱布变红所需时间短,从而可证明温度越高分子
 

(3)你认为图2的创新实验相对图1来说,除(2)中所述的优点之外,还具有的优点组合是
 
(填字母代号)
①用密闭的U型管来代替半封闭的烧杯来做实验,减少了因氨气挥发而对空气的污染,绿色环保.
②实验中所需的药品量较少,节约药品.
③能得出分子具有的所有性质.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里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氧气,当产生16g氧气时,有多少克水分解了,同时生成了多少克的氢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B、C、D分别是镁、氧气、铁、硫粉中的一种,其反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表示两种物质可以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与C反应的可做军事上的信号弹,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与D反应得到的气体排放到空气中会产生酸雨,则A与B反应的现象是
 

(3)在图中标出四种物质的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比较分析:在化学课上,老师取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向其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为了探究二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经过讨论,同学们提出以下三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方案二;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方案三:向所得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观察现象,得出结论.
请你分析上述三个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可行与不可行的均说明理由.
方案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8年12月23日,重庆市某天然气井发生井喷事故,喷出的天然气中H2S气体的含量很高,H2S气体有臭蛋气味,密度比空气大,有剧毒.井喷发生不久,附近的村民就闻到了臭蛋气味,这体现了分子
 
的性质;当村民们得知这种臭气有剧毒时,迅速撤离村庄,远离井喷地点.为了减少中毒机会,村民在撤离井喷地点时应发行量往高处走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甲同学只取氯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发现放在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于是他认为自己已经制出了氧气;乙同学将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后,在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并将逸出的气体收集、检验,该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请评价甲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②猜想乙同学实验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有
 
种可能的情况;
③请根据其中的一种猜想完成下表:
猜想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取样于试管中,
 

带火星木条复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绿色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似的同种绿色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入一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见图1).
傍晚,在塑料袋上都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试验,发现A中木条比B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变浑浊.

(l)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
 
更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射下绿色植物主要发生
 
作用.
(2)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
 
更多,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主要发生
 
作用.
(3)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在阳光照射下生长,连续测定温室内氧气含量得到的图象应是图2中的
 

(4)关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意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为植物自身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B.为动物和人类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C.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使大气中的两种气体含量比较稳定
D.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大气中的两种气体含量比较稳定
(5)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实验谈谈看法.
 

(6)绿色植物在晴天时,通常每天每平方米叶片约需要吸收5g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试计算表面积为1.6cm2的叶片,在10天内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若一颗树上有约105片这样大小的叶片,则一年内该树可吸收多少二氧化碳?(一年中平均有200个晴天)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