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6858  126866  126872  126876  126882  126884  126888  126894  126896  126902  126908  126912  126914  126918  126924  126926  126932  126936  126938  126942  126944  126948  126950  126952  126953  126954  126956  126957  126958  126960  126962  126966  126968  126972  126974  126978  126984  126986  126992  126996  126998  127002  127008  127014  127016  127022  127026  127028  127034  127038  127044  127052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纯碱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制取烧碱,充分搅拌后过滤,对滤液的组成作了如下猜想:
(1)【猜想一】溶质为氢氧化钠;【猜想二】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猜想三】溶质为
 

(2)如果猜想三成立,请根据下表要求,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滴加足量的
 
溶液;


 

猜想三成立
(3)该同学作出猜想一的理由是:
 

(4)请写出该同学制取烧碱的反应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乐乐同学是一个热爱劳动、善于观察的学生,在星期天帮助妈妈做饭时,发现厨房的菜刀生锈了.请回答:
(1)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2)如何防止菜刀锈蚀?
(3)金属资源储量有限且不能再生,为了保护金属资源,除防止金属的腐蚀外,你还有什么合理的建议(答2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填空:

(1)A实验试管2中产生的气体是
 
 
(2)C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
 

(3)D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
 

(4)上述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5)若用E装置除去O2中的水蒸气,该液体试剂为
 

(6)F实验中,气球的变化情况是
 
,写出导致气球变大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如果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其原因是
 
,它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选择这种装置是原因氧气有
 
的性质.
(2)用E装置收集O2时,检验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3)用AC装置制取氧气时,在实验结束后,发现仪器③炸裂了,可能原因有
 
 

(4)上述(2)中涉及到的两个反应式,有一个共同特点“一变多”,它是
 
反应,我还可以写出这类反应中不同于上述反应的一个文字表达式
 
.反应特点与之相反(“多变一”)的一种反应类型是
 
反应,我能写出这种反应的二个文字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

(1)从燃烧条件分析,装置A中的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有哪些?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铜、锌混合物5克,与48.74克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制得氢气0.04克,求:
①原混合物中锌的质量分数?
②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新型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推动了现代高新技术的发展.氮化硅(Si3N4)是一种高温陶瓷材料,它的硬度大、熔点高、化学性质稳定.工业上制得氮化硅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Si+bN2
 1300 
.
 
Si3N4;则a、b的数值分别为a=
 
、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98g稀硫酸与含杂质35%的锌10g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多少克氢气?(已知杂质不参加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并放出大量热,于是他们做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氢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
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
 

实验2、向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儿,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一会儿,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的缘故.你认为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为什么?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溶液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H2O2
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
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猜想A正确
B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猜想B错误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外一些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此我领悟到化学是一门以
 
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而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化合价等
 
是学习化学的语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和小刚学习了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后,知道碳与氧气反应能够生成CO或CO2.于是两人联想到木炭与氧化铜发生的反应可能有:①2CuO+C
 高温 
.
 
2Cu+CO2↑;②CuO+C
 高温 
.
 
Cu+CO↑,他们想来验证自己的想法,请你和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木炭粉与氧化铜反应生成的产物有三种可能:
(1)产物是铜和一氧化碳;(2)产物是铜和二氧化碳;(3)产物是
 

【设计实验方案】1)检验产物中是否有CO2的方法是:
 

(2)如何检验产物中是否存在CO,两人查找了资料:CO的特征反应是CO能使某种氯化钯的黄色混合液变蓝.
【实验与结论】设计的实验装置(见A、B、C)

实验报告:
实 验 操 作实    验    现    象结 论 与 化 学 方 程 式
①按A、B、C图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
③加热.
①A中固体由黑色变为红色.
②B中黄色试纸变蓝.
③C中溶液是
 
①有Cu生成.
②有
 
生成.
③有CO2生成.
【反思与评价】
①实验结束时,为了防止铜被氧化,必须先停止加热,待铜冷却后再将试管口的胶塞取下,因此,若没有B安全瓶,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②根据实验结论,从环保角度考滤,上述装置C后应采取的措施是
 

③实验结束后,发现反应后的固体中有黑色粉末.确定黑色粉末是氧化铜还是木炭粉简单实验方法是
 

【拓展与交流】如果用D图所示装置代替进行实验,从左端通入某气体,这样既可以排尽试管里的空气,又能将反应后的气体产物都“赶”出来,该气体可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