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7281  127289  127295  127299  127305  127307  127311  127317  127319  127325  127331  127335  127337  127341  127347  127349  127355  127359  127361  127365  127367  127371  127373  127375  127376  127377  127379  127380  127381  127383  127385  127389  127391  127395  127397  127401  127407  127409  127415  127419  127421  127425  127431  127437  127439  127445  127449  127451  127457  127461  127467  12747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食品着色剂、食品香料等食品添加剂,在规定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食品的感官质量,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而苏丹红、三聚氰胺、瘦肉精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是违法添加物.食品安全,人人有责.丹丹同学发现妈妈做早餐包子、馒头时,向面团中加入发酵粉,蒸出的包子、馒头中有许多小孔,松软可口,丹丹同学对发酵粉产生了兴趣.
(1)提出问题: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物质?
(2)查阅资料:含钠元素的物质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时,会产生黄色火焰.
(3)实验探究:下面是丹丹同学设计的探究实验,请你帮她完成.
①将发酵粉取样,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灼烧产生黄色火焰.
②取样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的气泡,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中含有的离子是
 
(写离子符号).
(4)小结与思考:
①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
 
(写化学式).
②发酵粉与面粉、水混合发酵产生CO2气体,这些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包子、馒头松软可口.请写出检验二氧化碳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若要组装一套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下列装置中的
 
(填字母序号).

④发酵粉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写出一种检验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如图所示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⑤的名称是
 
;取用块状固体常用到的仪器是
 
(填序号).
(2)如果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即反应装置)应选仪器
 
(填序号);加入药品前首先要
 
,收集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是因为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来制取氧气,制气装置(即反应装置)最好选用仪器
 
(填序号);其化学方程式为:
 

(4)比较(2)和(3)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最好选用方法(3)的原因是
 

(5)实验室里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时,气泡开始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其原因是
 
;应待
 

 
时,再收集.实验结束时应
 
;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
 
放在桌上并盖上玻璃片.
(6)求出制取32克氧气所需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利用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某兴趣小组为探究其具有还原性,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①实验中玻璃管中发生的现象是
 
,其化学方程式为
 
,反应中
 
是还原剂.
②B处发生的现象是
 
,其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开始时,先通入CO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其原因是
 
;实验结束时要先
 
(填“停止加热”“停止通CO”).
④该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正方法
 
,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NaOH,变质程度怎样?
【设计方案】先称取21.2g 的NaOH样品(杂质为Na2CO3),配成溶液,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直至过量,根据生成CO2的质量计算出Na2CO3的质量,从而进一步确定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实验测得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CO2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数据处理】写出以下计算过程:
(1)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为多少?
(2)该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学生将一只甲壳虫放入一个盛满某气体的集气瓶中,甲壳虫迅速死亡,他认为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加以证实,完成下表:
假设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是二氧化碳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要制取二氧化碳,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图中的
 
(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3)实验室常用
 
法来收集二氧化碳,若用如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由
 
(填“a”或“b”)导入.
(4)若该气体不是二氧化碳,你认为集气瓶中的气体可能是(写两种)
 
 
,设计一个实验肯定或否定你的两个假设之一.
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向盛有32.9g碳酸钠和氯化钠固体混合物的烧杯中逐滴加入C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滴入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结束后,A点时溶液中氯化钠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6%.(已知:)请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
 
,③
 

(2)用B装置制取O2的文字表达式为
 
,O2可用图中C或D装置收集.用C装置收集,是因为
 
,当出现
 
的现象时,说明氧气集满;用D装置收集,是因为
 
,验满方法是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C装置收集,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A装置需要改进的是
 
.实验结束,应先撤离C装置中的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若不按此操作,将会出现的现象是
 

(4)写出另一种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此反应类型为
 
反应.
(5)工业上大量制取氧气用
 
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一)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二)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可行的实验方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猜想①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②将一小块果肉放进盛氧气瓶中,观察果肉表面变色.
猜想③将一小块果肉放进氮气瓶中,观察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④将一小块果肉放进二氧化碳气体瓶中,观察 果肉表面不变色.
猜想⑤
 
 温度高的先变色.
【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蒸馏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3年 6月以来,我州在领导干部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深入清扫背街小巷、河沟田边,村民屋前屋后等地,大范围清除“白色污染”,还村民一个舒适温馨的居住环境;同时,构建学生的“爱家园、做环保使者”思想意识,逐步推进城乡同建同治“五化、四清、三基本”工作.白色污染指的是什么污染?怎样减少白色污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常用的实验装置.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制氧气,为了制取和收集干燥的氧气,应该选择的装置有(填序号)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可用
 
装置(填 序号)进行组装来制取二氧化碳.
(3)实验室可用①、⑥装置进行组合来制取
 
(填 化学式)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