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719  12727  12733  12737  12743  12745  12749  12755  12757  12763  12769  12773  12775  12779  12785  12787  12793  12797  12799  12803  12805  12809  12811  12813  12814  12815  12817  12818  12819  12821  12823  12827  12829  12833  12835  12839  12845  12847  12853  12857  12859  12863  12869  12875  12877  12883  12887  12889  12895  12899  12905  12913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高锰酸钾______
(2)用稀盐酸除去金属表面的铁锈______
(3)高温煅烧石灰石______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
(5)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
(6)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如图所示是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往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a g M和a g N(两物质溶解时互不影响,且溶质仍是M、N),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到t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A.
    t2℃时,得N的饱和溶液
  2. B.
    N溶液质量分数在t1℃、t2℃时相等
  3. C.
    温度降低到t1℃时.有数学公式 ag M晶体析出
  4. D.
    t2℃时,得M的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共同探究制取气体的原理、方法及性质的有关实验.
(1)甲同学将所学气体制取的知识整理如下,请你帮助他完成相关内容.

①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可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下同),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其化学反应类型______.
②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可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其原因是______,反应结束后,欲将二氧化锰回收荐利用应进行的主要操作是______.
(2)根据所学知识及所给信息回答问题:
氨气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为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实验室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选用______装置收集氨气.(填写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为了测定某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取20g该黄铜样品加入一定量稀硫酸中(Zn+H2SO4=ZnSO4+H2↑),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0.2g.
求:
(1)该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
(2)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又是多样的.从下列物质中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氦气   D.硫  E.水  F.氨气,
请选择恰当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在题后括弧内.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
(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一种不稳定酸的化合物______;
(3)被称为“生命之源”,又是实验室最常用的溶剂的是______;
(4)有刺激性气味与氯化氢气体混合产生白烟______;
(5)盛大节日用于填充气球的气体______;
(6)能燃烧且生成的气体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关于耐高温新型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的叙述正确的是


  1. A.
    14g氮化硅中含硅8.4g
  2. B.
    氮化硅中Si、N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3
  3. C.
    氮化硅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44
  4. D.
    氮化硅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请你运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类所需要的下列物质,可以从海洋中获取的是(______)
①石油,②金属矿物,③无机盐,④淡水,⑤海洋生物,⑥可燃冰
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③④⑤⑥D.全部
(2)人类要获取所需要的物质,都要选择适当的方法.请你从下列A~F中选择一种方法,把相应的字母代号填在①~⑥前的括号内.
A.蒸发结晶法 B.蒸馏法 C.过滤法 D.化学沉淀法 E.中和法 F.电解法
①从海水中获取淡水______;
②从海水中获取粗盐______;
③除去粗盐中不溶性的杂质______;
④在粗盐纯化过程中,要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硫酸钠______;
⑤在粗盐纯化过程中,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______;
⑥以氯化镁为原料制取金属镁______.
(3)在上述A~F的方法中,运用了化学变化原理的有(填字母代号)______;
(4)对下列实验方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______.
A.过滤与筛子的原理是类似的,都是把颗粒大小不同的物质分离开
B.蒸发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
C.蒸馏就是使液体中的分子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逸出液面再重新凝结为液体
D.结晶就是利用合适的试剂把溶液中的溶质转化为沉淀析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小波在“化学氧自救器”的说明书中看到“人呼出的二氧化碳与自救器药罐中的生氧剂(超氧化钾KO2)接触能产生氧气”,对自救器内发生的化学反应原理产生了探究欲望.他与同学们一起进行了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Ⅰ:探究CO2与超氧化钾(KO2)反应确实可以生成O2
查阅资料:超氧化钾(KO2)能与CO2、H2O反应生成O2
未查到超氧化钾(KO2)能否与HCl气体反应的资料.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A装置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入的HCl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B装置中盛放的液体药品是________.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了得出结论,最后还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

活动Ⅱ:探究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老师提示: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产物只有氧气和某化合物.
做出猜想: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生成的化合物是什么?小波同学做出了三种猜
想:①是一种酸;②是一种碱;③是一种碳酸盐.
通过分析,小英同学认为猜想①和②是错误的,她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________.
进行实验:验证猜想③是正确的.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适量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固体逐渐消失,有无色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③是正确的.
反思评价: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滴加稀盐酸后,若不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就不能验证猜想③是正确的,其理由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某小组的同学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以验证铜片在空气中灼烧后,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确实是铜与氧化合生成的CuO,他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1)由上图两个实验步骤判断:灼烧后铜片表面的黑色物质不是______.
(2)为进一步证明步骤二铜片表面黑色物质的元素组成,他们选用了以下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A、甲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H2,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______装置(填番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B、乙同学向A装置中通入纯净的CO,为检验反应产物,A的右边应连接上面的______装置(填番号),所选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此方法仅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有明显的缺陷,要弥补这个缺陷,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
C、通入的气体如果含有少量水蒸汽,则应在A装置左边连接一个______装置.
D、对A装置加热前,通入纯净气体应先______后______.
(3)结论:经过甲、乙两同学的实验现象证明,______.
(4)如果甲同学要用数据证明(3)的结论,你认为还应补充的实验操作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为了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第2实验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白磷为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然后他们利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试管1中放有红磷,试管2、3、4中放有白磷,试管3、4中加有与烧杯中的水等温的热水.他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
【讨论1】比较试管1、2中的现象得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为______,比较试管2、3、4中的现象得知:可燃物燃烧的又一条件为______.
(2)为了验证上述结论的正确性,小组成员小杨向试管3中通入氧气,向试管4中通入空气.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
【讨论2】通过上述实验,同学们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并体会到燃烧条件缺一不可.同时还得出了另一个结论: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之一为______.
(3)如果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第5小组成员李进进行了下列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的碳酸钠和盐酸,如下图所示.请你和小李一起填写实验报告.

ABC
实验现象继续燃烧
原  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