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8773  128781  128787  128791  128797  128799  128803  128809  128811  128817  128823  128827  128829  128833  128839  128841  128847  128851  128853  128857  128859  128863  128865  128867  128868  128869  128871  128872  128873  128875  128877  128881  128883  128887  128889  128893  128899  128901  128907  128911  128913  128917  128923  128929  128931  128937  128941  128943  128949  128953  128959  128967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和溶液的配制实验图示回答相关问题:

(1)操作④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若按照②③①步骤配制50g 16%的NaCl溶液,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操作⑤中停止加热是时间是
 
(填序号);
A.蒸发皿中液体完全蒸干时 
B.蒸发皿内有大量晶体析出时
(4)除去粗盐中难溶性的杂质并计算精盐的产率,其正确操作步骤为②③①④⑤②.以下操作中可能会导致精盐产率(产率=
精盐质量
粗盐样品质量
×100%)偏小的有
 
(填序号).
A.操作①中有少量溶液溅出烧杯   B.操作③中仰视读数  
C.操作④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D.操作⑤中没有使用玻璃棒搅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气体由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该气体的组成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气体由什么物质组成?
提出假设:
猜想Ⅰ:只有氢气;
猜想Ⅱ:只有一氧化碳;
猜想Ⅲ:
 

提供信息:由H2、C0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的气体能在氧气中安静地燃烧.
设计实验:将该气体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装置A.B,根据装置A、B中物质质量的变化情况来推测该气体的组成.
现象与结论:
    现象    结论
①装置A质量增加,装置B质量
猜想Ⅰ成立

②装置A质量
 
,装置B


猜想Ⅱ成立

③装置A质量增加,装置B质量
 


猜想Ⅲ成立
反思:若某纯净物完全燃烧,将其产物依次通过该套实验装置A、装置B,发现装置A.B的质量都增加了,则该物质一定含
 
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比较、归纳、总结 是我们学习研究应当具备的一种能力.请同学们根据下图结合所学的知识自拟分类标准分成两类.

(1)你的分类标准
 

(2)所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与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和内容.
(1)今年5月,我校进行了实验操作考查.小张同学进行的实验考查是“用稀盐酸鉴别氢氧化钠(NaOH)溶液和碳酸钠(Na2CO3)溶液,并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
 ①小张同学的实验记录如表,请补充完整:
操作步骤现象记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两支试管,分别往试管中加入2mL样品,再往其中滴入盐酸样品1:无明显现象
 
样品2:
 
 
②小张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酸碱度时,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再将被测试液滴在试纸上.你认为他的做法是否正确?
 

(2)在实验台上有三瓶未贴标签的溶液,已知分别是硫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为区别这三种溶液,在老师指导下,兴趣小组的同学把这三种溶液按A、B、C进行编号,然后分别各取适量作为样品加入到三支试管中,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探究活动:
【步骤一】中:A、B溶液的颜色无变化,C溶液变成红色;
【步骤二】中:滴入A后溶液的颜色由红色变成无色.当恰好变成无色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
 
(酚酞除外).滴入B后,溶液仍显红色,且出现
 

①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可知,B、C溶液分别是
 
 

②实验结束后,该小组的同学欲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老师迅速制止.请你解释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图,请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①仪器的名称:
 
,该装置中锥形瓶内小试管的作用是
 

(2)若用该装置制取氧气,锥形瓶底部应放入少量
 
,往仪器①中加入
 
溶液.
(3)实验后回收锥形瓶中的固体物质方法是
 
、洗涤、烘干;
(4)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5)实验中生成氧气0.32g时,产生了几摩尔水?消耗几摩尔的过氧化氢?(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通过化学学习,应该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电解水B.分离空气  C.加热高锰酸钾D.分解过氧化氢  E.
 

(1)相信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图1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其理由
 
,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下:

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选填“甲”或“乙”);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浓硫酸,气体应从
 
(选填“a”或“b”)端导入.
(4)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
 
时,再开始收集;
(5)写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6)研究小组还对溶液浓度、催化剂的种类等实验条件进行了探究.下表选取了部分实验数据: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浓度
时间(min)
条件
30% H2O215% H2O25% H2O2
加入a g MnO20.20.82.0
加入a g Fe2O37.09.016.0
问题:从上表中能得出哪些结论?(只任写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
 
(填字母),B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你的改进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集气瓶下端为开口(即没有瓶底),上端瓶口有一带有燃烧匙的橡皮塞,瓶上带有刻度线,把集气瓶离水面的位置与橡皮塞之间的容积分成五等份.实验时把点燃的红磷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不出现意外,实验中应观察到的主要的现象是
 
 
;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2)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除此外还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3)小红所测氧气含量比小明的较明显的偏小,导致偏差的原因可能有(要求答出两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明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是一种常用的净水剂.小华同学为了探究明矾的净水原理,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明矾为什么能够净水?
【查阅资料】材料一:净水原理是,净水剂具有较大表面积或者净水剂粒子与水反应生成表面积较大的物质,把水中的细小漂浮颗粒吸附到表面,使其密度加大并下沉.
材料二:明矾[KAl(SO42?12H2O]在水溶液中可以解离出K+、Al3+、SO42-
【提出猜想】猜想1:K+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猜想2:Al3+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猜想3:SO42-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猜想4:K+、Al3+、SO42-均能与水反应产生表面积较大的物质.
【完成实验】
实验
序号
水样(稍浑浊)
体积(mL)
实验操作 观测
时间
实验现象
20 向水样中加入KCl溶液 5分钟 仍浑浊
20 向水样中加入Na2SO4溶液 5分钟 仍浑浊
20 向水样中加入Al2(SO43溶液 5分钟 变澄清
20 向水样中加入AlCl3溶液 5分钟 变澄清
【得出结论】实验
 
证明SO42-无净水作用,实验
 
证明K+无净水作用;猜想
 
成立.
【交流反思】
(1)小芳同学认为实验①和④是多余的,你
 
(填“支持”或“不支持”)她的观点,理由是
 

(2)
 
(填“能”或“不能”)把实验③省去.
(3)小莉同学联想到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中会用到活性炭去除水中异味,他认为活性炭的作用原理与明矾相同,你同意她的观点吗?
 
(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过滤的装置,请回答:
(1)过滤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2)过滤的原理:让液体通过具有细微空隙的材料,使
 
被截留而除去.
(3)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
 

两低:滤纸边缘略低于
 
,所倒入的混合液的液面略低于
 

三靠:①
 
,②
 
,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