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9040  129048  129054  129058  129064  129066  129070  129076  129078  129084  129090  129094  129096  129100  129106  129108  129114  129118  129120  129124  129126  129130  129132  129134  129135  129136  129138  129139  129140  129142  129144  129148  129150  129154  129156  129160  129166  129168  129174  129178  129180  129184  129190  129196  129198  129204  129208  129210  129216  129220  129226  129234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课堂上同学们正在进行酸、碱、盐知识的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并认真填写空格.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猜想假设】猜想①: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猜想②:两者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
(1)小华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
实验现象:A中软塑料瓶変瘪,B中
 

(2)小明同学却对此提出质疑,他认为小华的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3)小宁设计的是通过检验生成物来验证猜想,请帮她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B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
 

 

 
 验证了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物质变化的奥秘现有下列变化:
①双氧水中加入二氧化锰        ②用铁与氯化铜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
③从海水中得到食盐            ④酒精燃烧
⑤给水通直流电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变化中,写出属于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变化中的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写化学式)
 

(3)现有下列选项:
a.原子的数目;b.分子的数目; c.元素的化合价;d.元素的种类; e.分子的种类.
在变化⑤中,不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
 

(4)实验台上酒精灯不慎碰到酒精燃烧,扑灭酒精着火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初中化学中一些重要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的现象是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实验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3)C装置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下列试剂后,迅速拧上瓶盖并震荡,能使塑料瓶变瘪的是(填序号)
 
.①水;②氢氧化钠溶液;③浓硫酸;④澄清石灰水
(4)D装置中的实验现象为
 
,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探究小组的同学用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进行“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及应用”的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得知:K2CO3溶液呈碱性
(1)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其中用H2SO4与另三种溶液分别混合的现象如下表:写出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NO32NaOHK2CO3
H2SO4白色沉淀无明显现象产生气体
(2)小丽同学受到课本HCl和NaOH反应微观示意图的启发,发现:实验中的H2SO4与NaOH混合虽然“无明显现象”,但实际上发生了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同理H2SO4与K2CO3发生反应的实质是
 
.由此,同学们总结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
 
或有
 
或生成.
(3)若将原四种溶液混合反应后过滤,其滤液经检验,溶液呈碱性且不含Ba2+、SO42-,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
 
(填离子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用含杂质的氯化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实验最终所得的纯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g;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
 
g;
(3)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和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进行课外探究活动.
活动一:甲小组的同学取碳酸钙固体高温加热1~2分钟.
【提出问题】加热后剩余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探究】猜想①:碳酸钙全部分解,剩余固体为CaO;
猜想②:碳酸钙部分分解,剩余固体为CaO和CaCO3
做出猜想①的依据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验证猜想②的方案如表所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A将加热后的固体放入水中,搅拌、静置.底部有大量白色不溶物剩余固体中含有CaCO3
B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剩余固体中含有CaO
【反思与评价】你认为“猜想②”的验证方案
 
(填“存在”或“不存在”)问题,理由是
 

活动二:乙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在课外活动中采集到的大理石样品中CaC03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酸反应).

(1)A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
 

(2)C装置应当选择I、Ⅱ中的
 
(填“I”或“Ⅱ”),其作用是
 

(3)小李提出,要使测定结果更准确,应把A装置改成右图所示装置,在反应前通入空气,目的是
 
,在反应后通入空气,目的是
 

(4)若把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装置Ⅱ,发现溶液并未变浑浊,李祥同学认为可能是盐酸挥发出的HCl气体干扰所致.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Ca(OH)2+CO2=CaCO3↓+H2O   CaCO3+2HCl=CaCl2+H2O+CO2
你的解释还可更简捷,只用一个化学方程式就能表示:
 

(5)在实验室也可以使用装置A,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
 

A.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
B.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5mL 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2.0g石灰石样品,把25.0g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每次充分反应后都经过滤、干燥、称量,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累计加入量 5.0g 10.0g 15.0g 20.0g 25.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1.5g 1.0g 0.5g 0.3g x
请计算:
(1)确定上表中x的值为
 

(2)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3)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利用如图A装置可以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试验,也可以进行另一种初中常见的还原性气体X还原氧化铜的反应.
(1)请写出这种X气体还原氧化铜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2)在进行该实验时有两个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其具体的操作方法及理由是
 
 

(3)若用B装置吸收产生的气体一般可加入的试剂是(写化学式)
 

(4)充分反应后,若A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m,则m是
 
的质量; 充分反应后,若B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n,则n是
 
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是造福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I.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1)氧气可用于
 
(填一种用途),但氧气也是导致铁锈蚀的因素之一.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
 

Ⅱ.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2)如图是化学家研究出的高效、经济的制氢途径.
途径1:常用二氧化钛(TiO2)作催化剂.二氧化钛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途径2:电解水是将电能转化为
 
能.
Ⅲ.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3)科学家研制出有“自我修复能力”的塑料.塑料属于
 
(选填“无机”、“合成”或“复合”)材料.
(4)二氧化硅(SiO2)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氧气和四氯化硅蒸气(SiCl4)在高温条件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八种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A、C、F是氧化物,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当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单质,F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
(1)物质B的化学式为
 
,E的化学式为
 

(2)若G是一种紫红色的金属单质,则D→G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D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