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9331  129339  129345  129349  129355  129357  129361  129367  129369  129375  129381  129385  129387  129391  129397  129399  129405  129409  129411  129415  129417  129421  129423  129425  129426  129427  129429  129430  129431  129433  129435  129439  129441  129445  129447  129451  129457  129459  129465  129469  129471  129475  129481  129487  129489  129495  129499  129501  129507  129511  129517  129525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杂质是氯化钠),将20g的该样品溶解在90g水中,加入适量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钙溶液,恰好反应完全,测得滤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Cl2=CaCO3↓+2NaCl.
试计算:
(1)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2)氯化钙溶液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已知某合金样品中可能含有铝、铁、铜中的两种或三种.某小组同学对该合金样品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发生反应,而铁、铜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已知2Al+2NaOH+2X=2NaAlO2+H2↑,则X的化学式是
 

【探究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的合金样品,加过量的
 
,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渣备用.

②取步骤①所得滤渣,加
 
样品部分溶解,并有气体放出.
 
合金中一定含有
 


合金中一定含有铁和铜.
【拓展探究】某同学进一步验证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将Al、Cu分别加入到FeSO4溶液中
B.将Al、Fe分别加入到CuSO4溶液中
C.将Al分别加入到FeSO4、CuSO4溶液中
D.将Fe分别加入到Al2(SO43、CuSO4溶液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①向外拉注射器1气球1微微鼓起,
注射器1中溶液变浑浊
②将注射器2中的液体推入瓶中气球1继续微微鼓起,
③打开K,将气球2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倒入瓶中后,关闭K气球1继续变大,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补全步骤②中的现象:
 

(3)补全步骤③中的现象:
 
,其中“气球1继续变大”的原因是
 

(4)通过本实验能验证的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1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C的名称:
 

(2)请你用上面仪器中的
 
(填仪器标号)组装一套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装置,收集装置可选用图中的
 
(填仪器标号).根据你的装置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常温下NO是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O2═2NO2.利用如图2所示仪器Ⅰ、Ⅱ,可收集纯净的NO气体,收集前应先在仪器Ⅰ中
 
,然后用胶管将
 
(填导管口字母)与c相连组成收集装置.
(4)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铁架台等仪器省略)制备CO2和验证CO2与NaOH反应.
①小组同学分析实验装置后,发现用E装置收集CO2有明显不足,需将装置E中的导管
 
(填“a”或“b”)加长至接近集气瓶底部方可.
②改进装置,打开止水夹K1,检查气密性,加入药品开始实验,当观察到装置F中的现象是
 
,可确定装置E收集满CO2,同时证明CO2能H2O发生反应.
③当装置E中收集满CO2时,关闭止水夹K1,打开止水夹K2,把注射器D中50mL浓NaOH溶液压入装置E中,观察到装置F导管内液柱逐渐上升的现象时,即能证明CO2与NaOH反应.但有同学认为此现象是CO2溶于水的结果,为了进一步证明CO2与NaOH确实反应了,你在上述现象结束后采取的方法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含有Na2SO4杂质的Na2CO3固体样品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过程②中产生气体的原因是
 

(2)计算溶液A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嫩肉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NaHCO3),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明发现将拌了嫩肉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加入食醋调味烧煮时产生了大量气体,她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I. 小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和水蒸气之外,还可能含有气体A,A是
 

Ⅱ. 小明对气体A的来源做了两种猜测:
猜测1:
 

猜测2:气体A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取碳酸氢钠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
Ⅲ.实验2中,小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粉末,他猜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或碳酸钠,请用物理、化学方法各一种进行鉴别.
(1)物理方法:
 

(2)化学方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化学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内容.
(1)氯化钠、氯化钙和氯化镁中都含有氯元素,如图是氯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该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7
C.该元素的原子形成阴离子后,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g
(2)根据生活经验,汗水含有的某物质有咸味,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粒子符号).
(3)碳酸氢钠在焙制糕点和炸油条时常用作发泡剂,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理
 

(4)现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含有CuSO4、BaCl2、NaOH、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小组为确定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取一定量白色粉末,加入足量水,振荡,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Ⅱ)取少量(Ⅰ)的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有气泡产生.
(提示:BaCO3难溶于水;Na2CO3的水溶液呈碱性)
①该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
②为确定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还需要作进一步的实验验证,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步骤.
(5)食用纯碱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现取某食用纯碱样品20g,加入一定量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产生了6.6g气体.试计算该食用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析.(写出计算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制取CO2并验证它的性质,张林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B中玻璃管内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
 
,酒精灯加上铁丝网罩的作用是
 

(3)D中石蕊溶液始终没有变红,则C装置中M最有可能是
 
(填序号).
A.稀硫酸           B.澄清石灰水                C.氢氧化钠溶液
(4)尾气的处理方法可以是
 
.为了证明A中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CaCl2,张林同学向溶液中滴加少许Na2CO3溶液,结果没有观察到白色沉淀,你推测是
 
(填物质名称)的干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A中瓶底放少量水的作用是
 

(2)B中红磷不燃烧的原因是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3)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了”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有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辨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
 
(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亊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
 
(举一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