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9427  129435  129441  129445  129451  129453  129457  129463  129465  129471  129477  129481  129483  129487  129493  129495  129501  129505  129507  129511  129513  129517  129519  129521  129522  129523  129525  129526  129527  129529  129531  129535  129537  129541  129543  129547  129553  129555  129561  129565  129567  129571  129577  129583  129585  129591  129595  129597  129603  129607  129613  12962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下面是学习化学后,进行“氧气的性质”的探究,请回答

(1)写出图1中仪器的名称a
 
,b
 

(2)连接仪器组装成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某学生用抽拉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发现被拉出的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你认为该装置是否漏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实验结束,停止加热前要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这是为了防止
 

(4)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则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若用F装置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
 
(填“c”或“d”)进入.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要向集气瓶中装满水,气体应从
 
(填“c”或“d”)进入.
(5)在标准状况下,空气的密度是1.29g/L.某气体既能用D装置又能用E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是
 
(填序号)
气        体 A B C D
标准状况下密度/(g.L-1 1.997 1.429 0.771 0.717
溶解性 可溶 微溶 易溶 难溶
(6)实验室可用无水醋酸钠固体、氢氧化钠和碱石灰共热制取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甲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如:醋酸钠+氢氧化钠 
碱石灰
 甲烷+碳酸钠,如果要制取甲烷,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7)联想: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得氨气.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CuO)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假冒“红心鸭蛋”被曝含有苏丹红,苏丹红染色剂含有“偶氮苯”,当“偶氮苯”被降解后,就会产生“苯胺”,这是一种中等毒性的致癌物,过量的“苯胺”被吸入人体,可能会造成组织缺氧,呼吸不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脏器受损,甚至导致不孕症.苯胺的化学式是C6H7N,它的一个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它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元素碳、氢、氮的质量比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石灰水和氯化铜溶液
 

②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③用稀盐酸除去铁锈
 

④铁和稀盐酸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校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对湖光岩水质的状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调查.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
(2)若要测定湖光岩水的酸碱度,最适宜使用的是
 

(3)在活动中,某同学不小心被蚂蚁咬了(蚂蚁毒液呈酸性),很痒,用家中的
 
 
 等物质涂抹可以减轻痛苦.
(4)我们通常把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作
 
水.
(5)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原理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是①
 
;②
 

(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反应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制氧气的A装置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图中
 
 (填序号)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集满方法是
 

(4)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反应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收集装置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工厂废液中含有NaCl、CuCl2和FeCl2.某课外小组要从废液中回收铜并得到铁红(主要成分Fe2O3),要求全过程不引入其他金属元素.设计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步骤①中,操作a的名称是
 
;其中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2)在步骤①中,加入过量A的目的是
 
;加入过量A后,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固体乙中的物质是
 

(4)溶液甲中的金属离子有
 
(写离子符号).
(5)步骤②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其反应类型为
 

(6)步骤⑤中,如果发生的是一个分解反应,且生成物为两种氧化物,则另外一种生成物应该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将足量镁粉投入到200克12.25%的稀硫酸中,完全反应后,滤出剩余的镁粉,得到滤液205.5g试计算:
(1)生成硫酸镁的质量为多少克?
(2)在一定温度下,硫酸镁的溶解度为40克.若要将上述滤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需加入硫酸镁多少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发现金属R不在初中学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该小组为了了解R与常见金属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作出猜想】他们考虑到铝的活动性比铜强,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Al>Cu>R,猜想二:
 
,猜想三:R>Al>Cu,
【查阅资料】R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在R的盐溶液中只有+2价R的盐溶液呈蓝色,常温下铝的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硫酸铝、氯化铝、硝酸铝的溶液均为无色.
【实验探究】为了探究哪一种猜想成立,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针对猜想一、猜想二、猜想三设计实验方案并展开实验探究.
猜想 主要操作 主要现象 实验结论
猜想一 打磨R丝,并将其插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R丝表面覆盖了一层红色的物质 猜想一
 
(填“成立”或“不成立”)

猜想二
打磨粗细相同的R丝、铝丝、铜丝,分别将它们插入到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稀硫酸中 ①R丝表面产生气泡缓慢,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蓝色
②铝丝表面产生气泡较快
③铜丝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R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猜想三
 
无明显现象 猜想三成立
【交流与表达】
究竟哪种猜想成立?三位同学经讨论交流,发现丙同学在实验前没有打磨铝丝,这可能会导致实验结论错误,那么用砂纸打磨金属丝的目的是
 
.于是他们先打磨铝丝,再将其插入到丙同学做实验用过的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颜色
 
;进而确认猜想三不成立,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
(4)丙同学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
 

【归纳总结】探究结束后,他们总结得出:通过金属与
 
反应或金属与
 
反应可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10g 高锰酸钾,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称的反应剩余物的质量年为 9?36g.
计算 
(1)制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2 )9?36g  固体剩余物中含有那些物质?它们的质量各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测定某高锰酸钾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10g样品加热到不再产生气体时止,加热前后,固体质量随加热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上述反应产生的氧气质量为
 

(2)求样品中高锰酸钾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