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红色的短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一直浮在水面上.据此请总结出常温下蜡烛的两条物理性质: .
(2)点燃蜡烛(图一),能观察到发生化学变化的现象: .(写出一条)
(3)取一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图二)约一秒后取出,观察到木条表面出现环形焦斑.据此推测,蜡烛火焰中 温度最高.
(4)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用燃烧的木条靠近导管另一端(图三),发现导出的气体可以点燃.请你推测导管里气体可能会是 .
(5)取一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图四),观察烧杯壁上有 出现.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
据此小明得出蜡烛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 .
(6)为了测定蜡烛中碳、氢两 种元素的质量比,小华设计了如图五所示的实验.
蜡烛 | 装置Ⅱ | 装置Ⅲ | |
反应前的质量/g | 15.8 | 182.3 | 212.2 |
反应后的质量/g | 14.4 | 184.1 | 216.6 |
实验步骤如下:
先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吸收水)、装置Ⅲ(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
按图示连接好仪器,点燃蜡烛,同时从a导管口抽气.
一段时间后熄灭蜡烛,再分别称量蜡烛、装置Ⅱ、装置Ⅲ的质量.
实验数据如上表.请回答:
①该实验中测得水的质量为 g.
②由该实验数据计算,蜡烛中碳、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
③理论上,装置Ⅱ和装置Ⅲ增加的总质量大于蜡烛失去的质量,其原因是 .
④该实验能否准确测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呈现的是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主要化合价等信息.试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上表中钠元素的核电荷数为 ,铝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氯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选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属于 元素(选填“金属”、“非金属”).
(2)核电荷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的符号是 M (填离子符号);核电荷数分别为8和13的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3)从上图中,可发现如下规律: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 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
(1)图1中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端玻璃管与负极端玻璃管所收集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用图2所示装置来净化天然水,其所起的作用是 (选填序号).
A.能杀菌消毒 B.能得到纯水 C.能把硬水变为软水 D.能使天然水变澄清
(3)图3中,自来水厂使用的净水方法有 (选填序号).
A.沉淀 B.过滤 C.煮沸 D.蒸馏 E.吸附
(4)若要检验本地区的自来水是否为硬水,常选用的物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四种物质,选择相应物质的字母填空:
A.食盐 B.酒精 C.活性炭 D.氦气
(1) 可用于吸附冰箱内的异味 (2) 可用作家用调味品
(3) 是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 (4) 可充入广告气球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可以和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图甲、乙、丙分别是木炭、硫粉和细铁丝在空气中和氧气中的反应.
(1)分别写出木炭、硫粉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甲: ;乙: ;丙: ;
(2)上述集气瓶中发生的三个反应的相同点是 (多选,填序号).
A.都是化合反应 B.都是氧化反应 C.生成物都是固体
D.都需要点燃 E.都是非金属与氧气反应 F.都伴随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3)做实验甲和乙时,木炭、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做丙实验时,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而在空气中只是发红并未燃烧.据此说明可燃物能否燃烧或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4)小华将装置乙改装为如图丁所示装置直接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你认为他的实验能否成功,并说明理由.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 、b .
(2)实验室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有 (填装置序号).
(3)用A、C装置制取氧气结束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该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 乙 | 丙 | 丁 | |
反应前 | 70% | 14% | m | 10% |
反应后 | 42% | n | 40% | 10% |
| A. | 丙可能是单质 |
| B. | 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
| C. | 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
| D. | 若消耗3 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为教材上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据此实验,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
| A. | 酚酞溶液遇蒸馏水呈无色 | B. | 酚酞溶液遇氨水变红色 |
| C. | 氨分子之间有间隔 | D. | 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