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 B. |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
| C. |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
| D. | 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硒在光照下导电能力提高近千倍,可用作静电复印硒鼓的材料.元素周期表中“硒”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硒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
| A. | 是非金属元素 | B. | 原子序数为34 |
| C. | 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 | D. | 元素符号为Se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清新指数”是空气清洁度的一种标准.下列做法对“清新指数”会产生不利影响的是( )
A.提倡使用新能源 B. 开展植树造林
C.工厂废气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D. 大力发展燃煤发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小明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发现火焰中不同区域的明亮程度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1)可燃物的种类及组成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
(2)蜡烛主要由石蜡制成,石蜡是石油炼制后得到的固体物质,主要由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这些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数目不唯一,其化学式通式为CnH2n+2,通式中碳原子数n=18~30
(3)碳氢化合物在常温时的状态如表所示
物质名称 | 化学式 | 常温时的状态 |
丁烷 | C4H10 | 气 |
戊烷 | C5H12 | 液(油状) |
葵烷 | C10H22 | 液(油状) |
十八烷 | C18H40 | 固 |
二十四烷 | C24H52 | 固 |
(4)多数碳氢化合物在一定温度下会分裂为碳原子数较少的碳氢化合物或碳(黑色固体)氢气.
【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探究哪一层火焰的温度最高 | 点燃蜡烛,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 | / |
Ⅱ | 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 点燃一根较粗的蜡烛,取一根一端为尖嘴的玻璃玻璃导管,一端伸入火焰的焰心处,然后在尖嘴一端导管口用火柴点燃 | 导管口处出现火焰 |
Ⅲ | 继续探究焰心中参与燃烧的物质的成分 | 点燃一根蜡烛,用一把带有手柄的小刀,将刀尖伸入火焰中最暗的部分,即焰心处.一段时间后取出,冷却.观察刀尖处的现象 | 冷却至室温后,刀尖处有油状液体和固体物质 |
Ⅳ | / | 用镊子夹住一片白瓷片,将瓷片伸入火焰中最明亮的部分,即内焰处,观察现象 | 白瓷片表面迅速变黑 |
【分析和讨论】
(1)实验Ⅰ中的实验现象为 ;
(2)通过实验Ⅱ,你能分析出焰心处的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3)实验Ⅲ中,冷却后小刀表面的油状液体可能是 (填物质名称),生成油状液体的原因是 ;
(4)实验Ⅳ的目的是 ;
(5)分析实验Ⅳ中的现象,可推断出蜡烛火焰处的物质中含有 (填物质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1)工业上用甲物质和乙物质反应制备燃料丙,所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②乙物质的化学式为 ;
③丙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2)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8日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化学家授予两名美国科学家埃里克•贝齐格,或威廉•莫纳,以及德国科学家斯特凡•墨尔,以表彰他们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高度肯定了超分辨率荧光是显微技术以及上述三位科学家的成就,强调“这项技术能够让科学家们绕开传统是显微镜的限制更好地研究活细胞内的单个分子”.按诺贝尔化学奖评选委员会的说法.3位科学家的成果将显微技术带入“纳米”领域(其分辨率达20纳米,普通小分子的直径约为0.1纳米),让人类能够“实时”观察活细胞内的分子运动规律,为疾病研究和药物研发带来革命性变化,在该技术的指导下,科学家们通过显微镜就可以观察类似病毒、蛋白质等的微小结构.
假设你变成了一个被荧光标记的人体蛋白质分子,请你描述出你在人体细胞内的景象.
① ;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