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实验室里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在该反应中,二氧化锰作了氯酸钾反应的催化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改变
B.二氧化锰可以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C.加入二氧化锰增加了生成氧气的质量
D.不加入二氧化锰,加热氯酸钾不会生成氧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
B.质量相同的钠、镁二种金属中钠金属所含的原子个数多
C.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D.氢、氦、碳、氧四种元素,性质最稳定的是氢元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 ,理由是(从环保、操作等角度分析) .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①该气体是CO 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更合理 ② (填“①”或“②”).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
|
【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计算】在过氧化钠(Na2O2)中,
①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过氧化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③过氧化钠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④78克过氧化钠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列式计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① ,② .
(2)实验室选用A装置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作为原料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如何改进装置 .
(3)若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若装置B中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 .
①控制液体的加入速度 ②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③加热反应物
(4)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加热固体硫酸铵和固体熟石灰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用 装置,若使用装置H收集氨气,则气体应从 (填“e”或“f”)通入.
(5)利用药品氯酸钾和装置A、F(装满水)、G可以制取氧气并测量其体积,则接口的顺序为(填a、b、c、d):a→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同学去旅游时,用瓶装了一些山下的泉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图1进行实验,制取蒸馏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的名称为 ,在此操作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2)向液体中加入物质甲可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则该物质为 ;
(3)小明用图2进行该操作,大试管中要先放一些碎瓷片,其作用是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试管内收集到很少的液体,试管口有大量白雾.请你分析后,对该装置稍作改进: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请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下列反应,并在括号内标明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
(1)硫在空气中燃烧 , 反应;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 反应;
(3)氢气爆炸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矿物质水中元素及国标含量如下表所示,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矿物质水中主要成分(mg/1L) | |
偏硅酸(H2SiO3)≥25 硫酸根≥0.05 氯离子≤5Mu | 钙≥0.2 钠≥0.2 钾≥0.2 镁≥0.2 |
(1)矿物质水中含有的镁元素 ;
(2)久置的水中溶有一定量的氧气,请表示出2个氧分子;
(3)右表中的一种阴离子 或 ;
(4)硫酸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
(5)产自溶洞的水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列由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编号 | 事实 | 结论 |
A. | 过滤后滤液依然浑浊 | 滤纸肯定破损了 |
B. | 某物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 | 该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
C. | 给固体加热时试管破裂 | 试管口肯定没有略向下倾斜 |
D. | 某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CO2和H2O | 该物质一定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